二维码
萨马伯南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新闻 » 正文

微小机器人技术有望在5年内用于临床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11-06 05:47:18    来源:本站    作者:admin    浏览次数:92    评论:0
导读

  23日,相关科研人员在哈尔滨工程大学举行的2010国际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信息与自动化技术国际会议上宣布,微小机器人技术有望

  23日,相关科研人员在哈尔滨工程大学举行的2010国际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信息与自动化技术国际会议上宣布,微小机器人技术有望在5年内用于临床,帮助医生避免在实施脑血管介入治疗时穿破病人的脑部血管,提高这项高难度手术的成功率。

  日本香川大学教授、哈尔滨工程大学长江学者讲座教授郭书祥说,脑血管介入手术是目前治疗脑血管疾病的重要方法,医生将导管、导丝等器械顺着病人的血管送入其脑部,达到扩张脑血管、防止脑血管瘤破裂等目的。

  目前,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开展这项手术,但由于操作难度大、对医生经验和资质要求非常高,仅有一些大医院才能实施。此外,由于脑部结构复杂,而医生在进行这项手术时往往依赖经验和手部感觉,难以避免碰触、破坏复杂而脆弱的脑部血管,使手术存在一定风险。

  如何提供一种辅助手段,使实施脑血管介入治疗的医生能够更直观地避免碰触病人的血管,成功实施手术,成为世界性难题。 郭书祥带领的科研团队致力于利用微小机器人技术攻克这一难题,并取得了最新突破,有望使这项技术在3至5年内应用于临床。

  科研人员在最容易碰触血管的导管前端和2至3厘米处的侧部,放置了一个光导纤维压力传感器和3个“皮肤式”微小型触觉传感器,它们是厚度只有0.3毫米的纸片状压电传感器。

  医生实施手术输入导管时,传感器可以获取导管接触血管壁的信息,通过视频显示反馈给医生,导管输送的力度和区域被分为安全、警示、危险3个级别,超过安全的强度时,医生会接到警告信号。 除辅助临床手术以外,这一系统还可以获取高水平医生实施这项手术的数据,建立数字化专家库,用于辅助对其他医生的教学。

  郭书祥说,这项脑血管手术辅助系统技术的研究,已于2009年4月被列入国家863计划的重点项目,目前正在进行系统性能测试。

  此前已成功举办6届的国际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信息与自动化技术国际会议,是全球信息技术、自动化领域的权威会议。本届由哈尔滨工程大学主办,于6月21日至6月23日举行。这次会议的主题是机器人技术、导航技术、传感器技术、人机交互、虚拟现实、人工智能、自动控制等信息领域的多项技术。

 
(文/admin)
打赏
免责声明
• 
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我们均标明出处,如果您不希望我们展现您的文章,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
0相关评论
 

(c)2023-2023 www.pec3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40080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