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萨马伯南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热点资讯 » 正文

中国重工A股上市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11-10 02:22:48    来源:本站    作者:admin    浏览次数:64    评论:0
导读

  12月7日,中国重工正式登陆A股市场,据悉,中国重工此次发行募集资金约为147.23亿元,这一募资规模仅次于中国建筑的501亿元

  12月7日,中国重工正式登陆A股市场,据悉,中国重工此次发行募集资金约为147.23亿元,这一募资规模仅次于中国建筑的501亿元和中国中冶的189亿元,成为今年A股第三大IPO。

  在网上举行的推介会上,中国船舶重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长印介绍说,公司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是紧紧围绕现有的三大核心业务板块,着重扩大主要船舶配套设备的生产能力,提高公司运营效率,以此进一步提升公司的综合实力和市场影响力。

  强化三大核心业务

  李长印所说的三大项目建设是指用于船用动力及部件业务生产能力建设、船用辅机业务生产能力建设、运输设备及其他业务生产能力建设三方面。

  据了解,中国重工在船用低速柴油机、船用中速柴油机、大型螺旋桨、甲板机械和舱室机械等生产领域拥有领先的行业地位。2008年公司低速船用柴油机、大功率中速柴油机(4000马力以上)分别占国产同类设备42.45%、50.70%的市场份额。该公司也是国内唯一能够生产船用柴油机燃油喷射系统、共轨单元、供油单元、低速柴油机功能部套等产品的生产商。目前公司已在大连、武汉、重庆与宜昌、青岛海西湾、上海等建立船舶装备生产基地。

  对于为何将公司股票简称为中国重工,李长印解释说,这种说法也比较符合国际同行惯例,比如韩国现代集团、日本三菱集团、日本川崎集团均简称为现代重工、三菱重工、川崎重工。

  而且船舶装备本身就是重工装备业务,而海军舰船装备也是重工装备业务,公司是海军装备的主要研制商、供应商。今年以来,四次亚丁湾护航的海军舰艇采用的柴油机动力、部件、武器发射装置、通讯导航设备等都是由本公司提供。此外公司的风电装备、核电装备和铁路运输装备也属于重工装备。

  对于投资者最为关心的公司所处舰船装备行业的发展前景和行业供需的问题,李长印表示,中国重工从事的是船舶装备业,目前国内船舶装备业产能严重不足,发展潜力巨大。这与产能过剩的船舶制造业务完全不同。

  他说根据《船舶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细则》,我国船舶装备业规划目标是2011年,三大主流船型本土生产的船舶设备的装船率达到65%以上,船用低速柴油机、中速柴油机、甲板机械等设备的国内市场满足率达到80%以上,而我国目前国产设备平均装船率尚不足50%,与日本、韩国的90%相比相差巨大,因此中国船舶装备业发展前景巨大。

  2007年我国国产船舶装备收入为211亿元,根据业内人士预测,2011年我国国产船舶装备装船率达到65%,国产船舶装备收入预计将超过676亿元。

  因此,此次募投项目主要用于扩大船用中低速柴油机、船用辅机、船用推进器等优势产品的生产能力;深化零部件配套能力,解决曲轴、轴瓦、燃油喷射系统等零部件供应不足问题未雨绸缪看好未来

  未雨绸缪 看好未来

  对于当前船舶工业的形势,李长印认为,船舶配套与造船业是兴衰与共的关系,全球造船市场的下滑不可避免带来船舶配套行业的景气下降。但即使考虑订单取消和延付的情况,中国造船业完工量在2012年以前仍将高位运行,船舶配套行业需求依然旺盛。

  中国船舶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孙波说,受益于过去十多年的行业景气和产能转移,中国已跃升成为世界造船大国,但船舶配套行业发展速度明显慢于造船行业,国产设备装船率较低。我们的分析表明,这主要是因为船舶配套行业的技术壁垒较高,造成产能不足的问题,通过近几年的扩充产能、完善零部件生产能力,中国船舶配套行业具备建立与中国造船能力相匹配的条件,并将进入“收获的季节”。

  此外,公司也重点对船用柴油机、甲板机械、铁路货车、风电设备4个产品市场进行了分析。比如船舶配套产品目前订单充足,船用中低速柴油机的生产计划已经排到2011年,未来3年的业绩具有良好的保障。而非船产品比如国内铁路建设、风电设备一块,公司已经加快投资,发展非船业务的策略,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分散公司所处造船业的周期性风险。

  而且由于背靠中船重工集团,孙波强调中国重工的竞争优势非常明显,比如中船重工集团给上市公司的支撑作用体现在造船能力和技术研发方面。

  对于本次发行募资完毕后,公司近期的发展计划。李长印说随着国际船舶向大型化、高附加值的方向发展,船舶装备的技术也在不断更新。比如,船用柴油机的设计和制造正在朝着大功率、低油耗、无污染的方向发展,甲板机械正逐步转向电动-液压驱动式、封闭式、自动化、集成化、机电一体化。

  因此公司准备在船舶装备领域,致力于研发生产覆盖10万马力低速柴油机和6000~8000千瓦的中速柴油机;在能源装备领域,研发3兆瓦、5兆瓦风电齿轮箱和核电站常规岛装备研制,继续保持和提高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而证券分析人士则认为目前中船重工集团旗下尚留有大连船舶重工、渤海船舶重工等位列全国前十的造船厂,不排除未来中国重工极有可能成为民船整体上市的整合平台的可能性。

 
(文/admin)
打赏
免责声明
• 
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我们均标明出处,如果您不希望我们展现您的文章,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
0相关评论
 

(c)2023-2023 www.pec3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40080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