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以为,广汽与长丰为实施并购进行的股份转让协议签字会是一个相对保密、低调甚至带有一点尴尬的仪式,但没想到搞得那么隆重而热烈,场面很光彩,气氛很融洽,领导很高兴,当事双方非常亲善友好。讲话虽然有些冠冕堂皇,拣重点的说,拣好听的说,不谈困难,宏图在望,无限憧憬,也确实说明此次并购非同寻常,意气风发之下是发自真诚的合作共赢愿望,良辰美景不是虚设。
长丰的战略性地位
长丰在广汽眼里有多重要?不管在并购过程中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推动因素有多大,广汽必须在主观上认真接受长丰,把长丰作为广汽进行版图和实力扩张的一个新阵地。这个阵地不仅要帮助广汽巩固大后方,还要将其推向前沿。
广汽长丰是长丰的新名字,与广汽本田、广汽丰田的语法结构相同,这预示着长丰对于广汽来说其地位与合资合作伙伴本田、丰田是平等的。在乘用车领域,广汽本田、广汽丰田和广汽长丰是广汽的三驾马车,虽然后者还有待扶植。
从协议上看,广汽和长丰的合作项目达成后,将在湖南形成一个较大的汽车产业基地,五年内的投资达100亿元,产能规模约为50万辆,实现400亿元的销售收入,利税总额为50亿元。届时,湖南将成为国内汽车制造的又一个重心,特别是与广东的汽车产业联姻之后,地缘上更能凸显其集群效应,而且直接逼近湖北、上海,指向东风和上汽,同时力压安徽(奇瑞和江淮)、浙江(吉利)、江西(南昌)以及福建(东南)等汽车产业大省。
令人为之侧目的是,在其中扮演主要角色的是广汽集团,而广汽长丰是广汽制衡中、南方汽车产业格局的一招妙棋。
长丰膨胀的可能性
广汽将长丰打造成一个能够上量的产能基地,意图非常明显,实际上这也意味着长丰的地位可以与广汽本田和广汽丰田相提并论了。问题是,广汽长丰怎样才能达成这一目标呢,怎样才能实现50万辆的产能,特别是如何完成尽可能多的实际销量?
广汽把希望寄托在长丰现有的生产平台之上,一是把长丰在SUV领域的优势继续扩大,目前长丰的猎豹产品年销量不足三万台,想一下子提高到一二十万辆的样子非常困难,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可能的是在产品定位上要转向大众化,其次是推出具有竞争力和切合市场需求的新产品,再次是加强对营销体系的建设。
第二点,把长丰做成广汽在湖南的一个自主品牌生产基地。广汽声称,两家企业实现并购合作后,两者的自主品牌业务不会互相干涉,保持相对独立。长丰虽然在自主项目建设上看似走的更远,但是市场前景不容乐观。广汽拥有了两个自主品牌生产平台,一定要对它们进行重新定位,可能将长丰定位中低端经济车型的基地,而广州番禹则生产中高端产品。广汽也声明,将为长丰输入一些车型或者技术,帮助长丰顺利“转型”,很大一部分转向轿车生产,而广汽的轿车生产许可证让长丰也拥有了介入轿车领域的资格。
两点之间曲线最短
并购长丰或者控股权,广汽仅花费了10余亿元,显然非常划算,除了获得了长丰这个有潜力可挖的生产平台,还有许多隐藏在背后的利益可图,比如与三菱的关系,与菲亚特的关系,以及与东南汽车的关系,都是广汽下一步要考虑的事情。
尽管广汽表示,这一切都是未知,但我们不能停止这些可能性的猜想。通过洽购长丰,广汽已经掌握了最好的与上述提到的企业对话的机会以及主动权。比如说三菱,它与长丰一直进行的是技术层面的合作,在国内找不到优秀的合作伙伴,后来弃长丰投东南,经营并不令人满意,此次长丰纳入到广汽集团版图中,让三菱看到了希望。而且,广汽对东南汽车也曾有收购重组的意愿,东南汽车也亟待通过并购获得新生,广汽、长丰、三菱以及东南的关系就异常微妙起来,广汽长丰的出场将加快它们之间的沟通合作。
国家规定,如果要获得新的合资合作项目审批,建立新的生产基地,必须要在通过兼并收购国内现有的汽车企业基础之上,日前曾传的广汽与菲亚特合资的项目可能诞生在广汽长丰的窝里。与前面提到的与三菱的纠葛相比,广汽可能首先会完成与菲亚特的谈判。
可以说,广汽并购长丰不仅轻松,而且双赢,更重要的是合作之后孕育着许多机会,广汽要构建自己的大广汽格局,要向三大汽车集团叫板,仅仅通过拿下长丰是远远不够的,购并长丰仅仅是广汽图谋的冰山一角,好戏还在后头。对于广汽长丰来说,将来的运营不能再延续和重复过去,虽然广汽说支持长丰自主发展,但会充分发挥话语权作用,运用自己在公司运营和合资合作方面的成功经验帮助长丰走出低迷,打造成广汽自己的一支劲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