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P实施过程应该注意一些什么?
成功实施ERP的关键在于企业的总体素质,更直接的是取决于决策者坚定不移的意志和义无反顾的决心。
其一,ERP项目很难在很短的时间内产生明显的效益。于是,在各种抱怨、反对、抵触等压力下(特别是它将涉及到部门职能的重新划分、岗位职责的调整、业务流程的改变、权力利益的重新分配、管理观念的转变、工作环境和习惯的重新适应、特别是员工的观念等复杂因素),决策者的支持态度很可能会有所动摇,造成实施进度停滞不前,甚至最终取消项目。所以,在这时候决策者必须坚持“项目优先”的原则,采取强硬态度。实施完毕后,决策者还必须时常关心ERP的应用情况,并支持ERP的考核部门做好监督、改进工作,使ERP的工作可以持之以恒。
其二,ERP是一种需要重投入才能成功及产生效益的管理工具。这种投入主要包括资金、人员和时间,没有尽情的投入,ERP是不可能实施成功的。在资金方面,会包括电脑软件及硬件的投资;在人员方面,必须有一个核心的机构在推行这工作,并视为企业日常工作的一个重要部份。
再者,由于ERP是由西方传入中国,所以实施ERP必须注意到中西方文化的冲突与融合。比如西方管理注重规则,而中国则讲变化讲人情;西方管理注重成果和实效控制,中国则偏重于对人的控制,更强调发挥人的弹性。
对于中国企业来说,无论是只强调文化本土,拒绝接受西方先进的科学观念,还是照搬硬套西方管理思想,两条路都是极其危险的。只有结合了中西管理文化的精髓,突出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管理环节,同时依托西方“绿色”观念降低成本,用最小资源获取最大利益,才是中国制造业的出路之所在。
对于ERP提供商来说,则必须重视这种文化观念差异,在为企业导入ERP管理理论时,在流程设计上突出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管理环节,实现以环保促节约的辩证统一。同时,充分考虑中国传统工业化与信息化进程中的步调差异,先易后难,为企业合理地选择适用性产品和技术方案,使信息化不至于浮于表面形式。
成功实施ERP会给企业带来什么?
在成功实施ERP后会给企业带来哪些效果呢?多数企业认为,最为显著的是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的提高,其次是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然后是行业竞争力的提高。另外,它还对企业形象改善、管理思维提升、员工积极性的激励方面都有所帮助。
对于弘凯光电来说,企业信息化可谓“从无到有”。凭借ERP的实施,弘凯第一次实现了产品成本数据的自动累加,实现了企业数据在一个高度统一的平台上运行,规范了业务、生产、财务的流程,实现了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三者的统一。
优化了库存管理、降低了库存占用的资金,在整个ERP的实施过程中,一直将库存管理作为实施的重点来抓,制订了严格的操作规范来保障库存数据的及时准确,并通过经常性的核查、盘点检验数据的准确度,到目前库存准确率可达98%以上。
企业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实施了ERP后,公司进一步明确了采购、销售、库存、财务、工程等岗位职务和各个工作流程。目前ERP系统已覆盖到了公司生产管理的各个层面,取代了大量的手工操作。公司单据的流转得到合理优化,实现了经营管理数据在指定范围内授权共享,为公司决策提供有力的信息支持。企业中高层管理者可以随时动态的掌握企业各方面情况,根据信息、合理的调配资源,做出更科技合理的决策,不断改进和提高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竞争力。企业管理人员可以事务性的工作中解脱出来,致力于实质性的管理工作,实现规范化管理。
平台化管理与信息资源共享使得很多利益相对立的部门能够顺畅的在一个平台上协同运作。ERP的实施,促进了公司基础数据的有序整理和规范输入,严谨的产品结构数据和工艺路线数据,为公司的主体业务正常运行奠定了良好基础。通过业务流程的重组,生产、财务、仓库和工程收发信息的实时性、同步程度大为提高。各主体业务功能之间实现集成,使各部门在基于数据共享的基础上,工作协作性大为提高,又相互监督。
正所谓“固守老根,莫如嫁接;执著旧儒,莫如阳明”,当下中国,社会发展,经济起飞,说明中国的文化融合、文明再造已经取得成绩,创获经验。在此大背景下来看,无论是制造型企业还是ERP厂商,都必须从跨文明的文化移植和兼收并蓄中寻求出属于自己的创新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