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轮驱动是越野车、城市多功能车的基本配置。一般情况下四轮驱动有两种类型:即常四轮驱动和半四轮驱动。半四轮驱动车辆在平时使用两轮驱动,只有在必要的情况下才使用四轮驱动。而常四轮驱动的车辆,则是所有时间都在四轮驱动状态下。
在结构方面常四轮驱动比半四轮驱动多了一个中央差速器机构,从而避免了“急转弯制动现象”。
四轮驱动的车辆尤其是常四轮驱动车辆具有优越的行驶性能, 其具体优点如下。
1、提高通过性:由于四轮驱动车辆的四个车轮都传递动力,所以车辆所获得的驱动力是两轮驱动的2倍。且前后轮相互支持,这样大大提高了在湿滑冰雪路面和凹凸不平路面的通过性。
2、提高爬坡性:同理,四轮驱动的车辆可以爬上两轮驱动车辆爬不上去的陡坡。
3、转弯性能极佳:轮胎的附着力与传输至道路的动力大小有密切的关系,随动力的增大,轮胎的转弯力趋向减小。动力减小,转弯力升高,提高湿滑路面与变换车道时的性能。
4、启动和加速性能极佳:四轮驱动的车辆,发动机功率平均传递至所有四个车轮,四个车轮的附着力都可以被有效利用。所以即使猛然将加速踏板踩到底,车轮也不可能空转,从而提高了车辆的启动和加速性能。
5、直线行驶稳定性:由于每个车轮的剩余附着力升高,所以车轮抗外界扰动的能力得到增强。因此常四轮驱动显示出优越的方向稳定性。
当然四轮驱动的车辆也并非十全十美,其缺点如下:结构复杂、重量增加、成本升高、震动和噪音略有升高、油耗增加。
可见四轮驱动的优越性远远超过了其缺点,难怪拥有一辆四轮驱动的汽车一直是喜欢越野旅行的朋友心中的梦想。
四轮驱动系统相关知识:
四轮驱动系统分为两大个类别:主动与被动,但目的不外乎只有一个,就是把动力从空转打滑的轮子移走,然后再重新分配到抓地力较大的轮子上,就好比车轮打滑,我们要用石块木板等东西塞在打滑的轮子下面一样,道理很简单。当两轮(前轮或者后轮)驱动的汽车发生轮胎空转打滑的时候,补救措施只有一个,就是减小引擎的驱动力,而驾驶者只有通过收油才能达到这个目的,或者行车电脑控制油门的收小。而四轮驱动的汽车就不同了,你可以任凭自己的喜好打脚加油,动力会通过电子系统自动分配到各个车轮上,能更加有效的防止车轮打滑的情况发生。
很多人也许会认为四轮驱动的汽车会有更加强的贴地性能,其实他们把贴地性能的概念给混淆了,四轮驱动汽车与两轮驱动汽车的最大差别在于:FF车型会因为轮子的空转而转向不足,偏离了弯道,而FR车型则会甩尾,而四轮驱动则由于各个轮子的动力分配是自动的,就不会存在上面这种问题,这是涉及到汽车的循迹性能的问题,而并非是贴地性能。
相反的,同一款车子的四驱版和两轮版,往往两轮版的加速性能和贴地性能要强于四轮版的,最好的例子就是奥迪的A4,因为四轮驱动的车子在重量和摩擦力方面都比两轮驱动的要大。
被动式的四轮驱动系统,采用的是机械式的分动装置,例如齿轮式的扭力感应差速器——奥迪的Quattro,或者油压式的分动器——保时捷的911 Turbo,该系统是在车轮发生空转以后才介入的。而主动式的四轮驱动系统,是通过由电脑控制的多碟式离合器来介入的,例如大众的4 Motion,电脑会不断收集轮胎的转速与油门的大小等数据,在轮胎发生空转以前就把扭力分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