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和信息化部日前发布《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以下简称规则),不仅采取技术分类管理,也将新能源车准入申请规则化,这对计划生产新能源汽车的各企业来说,无疑是重大的支持。该规则将从7月1日起实施。
规则中明确标明了新能源汽车范畴、新能源车分类及管理方式、准入条件及管理等方面,附件中还涉及新能源汽车技术阶段划分、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准入条件及审查要求、新能源汽车产品专项检验标准目录等一系列操作流程,这表示新能源汽车今后将与其他乘用车一样,实施流程化的管理。并且,规则还涉及新能源汽车量产后的保障问题和监督问题。
依照规则,根据新能源汽车整车、系统及关键总成技术成熟程度、国家和行业标准完善程度以及产业化程度的不同,新能源车技术将其分为起步期、发展期、成熟期三个不同的技术阶段,对于不同技术阶段的产品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工业和信息化部将聘任有关专家,组成新能源汽车专家委员会,负责确定和调整新能源汽车产品类别的技术阶段,提出适用于新能源汽车的专项技术条件和检验规范建议。
新华信汽车产业研究服务总监郎学红表示,经过对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标准差异化规定,相关企业可以按照不同技术阶段的产品进行研究,这不仅避免了生产企业资源上的浪费,也改变了无标准数据可依照的行业现状。另有业内人士表示,新能源汽车在明确定义和范畴后,对行业的良性发展有一定约束性作用。
此外,对于该规则的出台,部分涉足新能源汽车的厂家给予了肯定。他们均表示,该规则的出台对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不仅规范了行业理性发展,也鼓励了汽车生产厂家对行业发展的探索。
比亚迪汽车公关部经理徐安表示:“目前,比亚迪正在按照既定的计划推进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如果各方面条件成熟,诸如开始对个人消费新能源汽车进行补贴等,比亚迪也会加快推进计划。现在,比亚迪已经开始着手申请E6车的公告目录,预计今年年底就会有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