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一季度汽车产销256.76万辆和267.88万辆,同比增长1.91%和3.88%。尽管结束了去年四季度销量下降趋势,但从部分披露一季报的上市公司来看,由于一季度汽车销量增长主要是受小排量车和微客的带动,而这两类车单车利润偏低,利润丰厚的b级车出现了滞销情况,导致大量车企出现“丰产不丰收”的怪现象。中国零部件产业也不例外,也出现了“丰产不丰收”的怪现象。
中国零部件产业一边是之前的高速增长和危机后的持续回暖,一边却是利润大不如前的尴尬。
中国国际汽车零部件博览会组委会宣传总监江忠锋说,金融危机形势下,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弱。尤其是日渐上升为国家经济支柱产业的汽车工业,在这场危机下相对于发达国家受到较弱的影响,尤为难能可贵。而作为与整车发展息息相关的零部件产业,一些国际巨头在这场危机下打击沉重。今年一季度,包括博格华纳、伊顿、法雷奥、大陆集团、固特异等零部件集团的销售和利润都出现了大幅下跌。而反观中国的零部件企业,一季度光出口额就达到35.8亿美元,同比增长10.5%。从这种状况来看,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反而“化危为机”了。
但我们也有一个不可回避的事实,中国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利润较低。这一方面是由于钢铁、橡胶等原材料价格的上升,另一方面整车企业为了在市场中更具成本优势,对配套零部件的成本控制也十分严格,还有一个就是劳动力成本也在增加,所以这些因素客观上就造成了零部件企业“丰产不丰收”的状况。
鑫田集团销售部经理程小军也表示,虽然市场需求越来越大,但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产能增长更快,再加上原材料和人力资源等成本也增加,都是不断压缩企业利润空间的因素。
近日,咨询机构阿利克斯预测称,大部分零部件企业对2009年度净利润率的预期将低于5%。据了解,2007年,我国汽车零部件的销售收入为7560亿元,同比增长44%;2008年,汽车零部件的销售收入增至9280亿元,但同比增长仅为23%,增幅为2007年的一半。
另据海关总署4月初公布的消息称,2009年前2个月,中国汽车零部件出口15.7亿美元,比2008年同期下降37.7%。其中2月当月出口5.6亿美元,相比2008年同期下降49.9%。其中,1~2月,中国对美国、欧盟和日本这三大主力市场汽车零部件出口额分别为4.8亿美元、2.9亿美元和1.5亿美元,下降了36.4%、35.9%和50%。据预计,2009年美国国内汽车销量将降至1200万辆左右,所以美国汽车需求的减少,中国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必将受到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