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萨马伯南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新闻 » 正文

首都机场启用面相识别门禁系统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11-24 14:14:09    来源:本站    作者:admin    浏览次数:100    评论:0
导读

  机场的一位安检人员拿出一张存有个人信息的磁卡感应证件,在面部识别器的感应区前刷了一下;之后,他站在一个长约20厘米、宽

  机场的一位安检人员拿出一张存有个人信息的磁卡感应证件,在面部识别器的感应区前刷了一下;之后,他站在一个长约20厘米、宽约10厘米的小屏幕前,屏幕上出现了这位员工的面相。识别系统在确认来者与磁卡中的信息吻合后,发出了“吱”的一声,这位工作人员顺利地通过了安检口,进入工作区。

  这是首都机场新启动的面相识别门禁系统。9月20日,为在国庆期间提高机场的安全保卫等级,保障民用航空运输的安全,首都机场率先采用了这项新安检举措。

  机场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该系统由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研发,能在1秒钟之内完成被检人员面部特征的识别,并与后台数据进行对比,从而快速、准确地核实被检人员的身份。据统计,面相识别门禁系统的错误识别率仅为0.01%。在它的“火眼金睛”下,冒用证件、伪造证件等违规行为将无所遁形。

  人脸识别,又称为面纹识别,它是生物识别技术的一种,利用人体面部的不重复性特征来实现身份识别。

  面相识别联合实验室哈尔滨工业大学刘绍辉博士介绍说,在这项技术中,人脸图像被划分成500个不同区域。其中,眉毛、眼睛、鼻子等部位属于最为典型的区域。例如,将人眼睛黑色部位的颜色像素统计出来,就可以明显区别于面部的其他部位,从而确定眼睛的大小和位置。同理,利用这种方法也可以检测出人脸的大小、位置,并将五官定位,从而得到整个人脸模板的特征向量,以供系统进行对比分析。

  人类利用生物特征识别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埃及。当时,人们通过测量身体各部位的尺寸来鉴别身份。一家生物识别技术提供商负责人邵宇告诉记者,早在20世纪50年代,人脸识别技术就已经出现;到90年代中期,该技术达到了一定的成熟度,陆续出现一些应用人脸识别技术的商业系统。

  由于面部识别系统在使用时,被识别对象与识别设备不需接触,可以连续地或隐蔽地进行,所以在公安、金融、保险、安检、安防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而且人脸识别技术根本不需要带任何的电子、机械“钥匙”,从而杜绝了钥匙和密码丢失、被盗取的现象。如果配合IC卡、指纹识别等技术,其安全系数就成倍增长。

 
(文/admin)
打赏
免责声明
• 
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我们均标明出处,如果您不希望我们展现您的文章,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
0相关评论
 

(c)2023-2023 www.pec3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40080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