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萨马伯南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热点资讯 » 正文

开发电动汽车谁最急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11-24 15:40:25    来源:本站    作者:admin    浏览次数:94    评论:0
导读

  在美国看车展是一件过瘾的事,除了看到当年推出的各种扮酷车型之外,还有许多所谓的“概念车”登场亮相。  而最近一次推出

  在美国看车展是一件过瘾的事,除了看到当年推出的各种扮酷车型之外,还有许多所谓的“概念车”登场亮相。

  而最近一次推出的由清洁能源驱动的“自由车”更是惹人瞩目。

  从1998年以来,石油价格逐渐上涨和中东问题的困扰,美国兴起了所谓的“能源独立”运动,其目的就是要让美国减少对进口石油的依赖。中东问题或者其他什么国际政治问题都在美国国内的选举中成为重要的辩论话题,再经过美国媒体的一番渲染之后,普通美国人也纷纷感觉到这些问题的重要性,“自由车”计划由此在美国国内得到了普遍的关注。

  我在美国多少也体会了汽油价格对普通美国人的心理影响,2001年中期,OPEC(主要由阿拉伯国家组成的石油输出国组织)成员国对各自的产油配额执行得比较严格,使世界原油市场上供求比较稳定,在他们的紧密一致的团结下,石油价格也就稳步上涨,每桶原油接近30美元的水平。当时正值美国人的暑期驾车出游高峰,而油价上涨使得许多家庭最终放弃了远行的计划。不仅如此,油价的节节攀升还在人们心里造成一种恐慌的心情,据说当时许多美国人下班之后,都带着一种紧张的心情去加油站:生怕今天油价又涨了。

  就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人开始加速推进他们所谓的“自由车”计划。目标是开发出以氢为燃料的电池组取代目前燃烧化石燃料的内燃机来驱动汽车,以期就此一举摆脱美国对进口石油的依赖。美国人为此还搬出了中国的“危机观”,大张旗鼓地宣传起来。他们认为中国文化中有关“危机”(crisis)的认识非常高明,中国人把“危险”(danger)和“机遇”(opportunity)这两者合并起来表示“危机”的概念。车展上放着大大的中文字“危机”,旁边还有详细的注解,他们认为这种来自石油供应短缺的危险同时也向美国工业界提供了一次研发新能源的机遇。说实在的,我自己以前也从未想到过中文里面“危机”一词居然还有这样一层深刻的含义。

  既然是一次机遇,自然也得到了工业界的普遍关注。投资进行基础研发工作的公司有好几家,主要的研究方向有所不同:有利用天然气为燃料通过燃料电池组发电的计划,主要有通用电气公司,联合电子公司(United Technology)以及霍尼维尔公司(Honeywell)等;有专门研制下一代全氢驱动的燃料电池汽车的计划,主要以欧洲的汽车公司和石油公司为主;而最有意思的是由美国两大汽车公司(通用汽车和福特汽车)以及美国两大石油公司(埃克松美孚公司和雪佛龙德士古公司)组成的工业联盟,他们共同提出了一种新的燃料电池方案,该方案在理所当然地引人注目之余,也令人略感惊异。

  这个由石油业和汽车业巨头组成的工业联盟推出的燃料电池计划其实是一个将传统的石油燃料和现代的电池组相结合的方案。该方案主要是将传统的汽油在汽车内先进行一些预处理,使之释放出氢原子,然后将带正电荷的氢原子导入燃料电池组,使之穿透一层高分子材料构成的膜,从而反方向形成电流,驱动汽车,也就是燃料电池驱动的电动汽车。这样的汽车污染很小,而且能量转换的效率很高,将目前我们用的内燃机效率从30%左右提高到60%以上。

  而欧洲的汽车公司和石油公司合作搞出了另外一套方案,他们不再采用汽油,而是直接应用压缩氢气的办法来获得氢,以期彻底摆脱汽车对石油的依赖。欧洲人认为他们的方案比美国人的方案更先进,对环境的污染更小,能量转换的效率也更高,也必然是今后科技发展的方向。可以想见的是,阿拉伯国家均没有提出任何取代石油的方案来参展。

  究竟这两套方案在技术上孰优孰劣,工业界今天并无定论。相信这两种方案互有短长,究竟今后是哪种方案占主导地位还有许多不确定因素。

  这些看似对立的技术方案实际上是由参与这个计划的各国公司在各自不同利益驱动下形成的。我们首先来看看美国的石油公司赞助的计划。无论是埃克松美孚公司还是雪佛龙德士古公司,他们都拥有巨大的石油储备,其中埃克松美孚公司所拥有的探明石油储量是全球第一位的。如果汽油被氢气取代的话,这两家公司无疑将损失巨大,他们所拥有的这些石油储备就不再具有很高的开采价值了。所以这两家公司为了防止他们的既有利益被新技术所取代,必然耗费巨资去影响燃料电池的发展方向,使之朝着对自己最有利的方向发展。因此,这两家石油公司各耗资10亿美元以上去和美国两大汽车公司合作研发以汽油为燃料的燃料电池组驱动的电动汽车。

  而美国的主要汽车公司并不像其合作伙伴那样对此计划持积极态度,他们更多地依赖于政府拨款来推进这一计划。对此我们应该也可以理解,无论采用何种驱动原理来生产汽车,对这些汽车公司现有的业务来说,并没有形成新的市场机遇。他们甚至担心那些价格高昂的电动汽车根本没有市场,消费者不想支付高出现有汽车价格几倍的价格去购买一辆新车,而且驾驶性能还比内燃机车来得差。对于消费者群体来说,可能其中有一小部分极端环保主义者愿意以很高的代价去驾驶一辆环保汽车,但大多数人对于汽车的环保性能的需求还是停留在“至少性能价格比和现有汽车持平”的水平上。

  排除了美国的消费者和汽车厂商之外,我们发现真正对燃料电池组计划热心的只有石油公司了。我们不难看出,美国的石油公司之所以对于开发新燃料电池感兴趣,是因为他们实际上把这种研发投资看作是对其石油 备的一种风险管理。由于这些石油公司都长期投资于石油勘探,开采和储备,可以说它们的风险头寸就是“做多石油”,石油在工业应用中越广泛或者 油价格越高,他们的投资回报就越高,公司资产也就越安全。但是一旦出现 种新的替代石油的能 ,对这些石油公司来说就是一种必须克服的风险。所以这些石油公司花钱去投资于燃料电池并使之朝着对自己公司的石油头寸最有利的方向发展,实是一种防范风险的做法,而不是一种纯粹的投资行为。燃料电池如果成功了,那么虽然对石油的需求减少了,但是他们可以从新兴的燃料电 产业中获利,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了石油公司由于石油需求减少而受到的损失。如果燃料电池失败了,那么也没有关系,石油公司手里掌握的石油储备 更值钱。所以,投资10亿美元进行燃料电池组计划的研发,对于这些石油公司来说,并不是一次“产业转向”,而是对现有的传统石油生意进行一次“风险对冲”(Hedging)。

  It's marvelous to watch an auto show in America.

  There are plenty of “Concept Cars” with many other cool autos. On a recent show, a “free car” driven by clear power attracted a lot of attention. Since 1998, a movement named as “Independent Power” rose up in U.S. to lessen the dependence on imported oil. Now, U.S. scientists are making great efforts to develop electric cars. But large auto manufacturers are not interested in this plan. Why?

 
(文/admin)
打赏
免责声明
• 
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我们均标明出处,如果您不希望我们展现您的文章,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
0相关评论
 

(c)2023-2023 www.pec3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40080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