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具有空间分布、控制对象多样和复杂的特点。电力企业的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五大资源分布在广阔的空间区域内。空间数据是电力企业在任何尖用中的核心对象,在这个核心的基础上,企业应能够方便地搭建新的应用、无缝地集成和发展已有的应用;同时,电能因不能存储,其生产、供应和消耗应同时完成,这样对电力调度、监控、管理在可靠性、高效性、安全性和经济性方面的要求就非常高,必然驱动企业采用先进的自动控制、现代通信技术和现代管理技术和手段。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的引入不仅可以为电力企业提供一个基于地理信息的维护和管理平台,更重要的是能使电力企业已有的SCADA、DMS、MIS、CIS、ERP(或SAP)等在此基础上集成统一(1)。
国外电力GIS大规模应用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从GIS功能结构来看,主要经历了从自动绘图(AM)、设备管理(FM)和GIS相对独立到各应用系统集成融合的变化过程。现今,企业内部已经广泛采用GIS作为生产、服务和管理的平台,GIS作为“协同工作环境”的重要工具正在逐步整合企业资源管理和客户关系管理等功能,争取走向更高层次的管理、决策支持和运行控制系统。
进行20世纪90年代中期,国内少数供电企业开始尝试AM/FM/GIS在电力行业的应用。之后,国内一些大型供电企业开始在通用或专业GIS软件技术的支撑下,大规模建设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电力GIS应用系统。目前应用情况总体处于部分“AM/FM/GIS应用”向全面推广发展阶段。
现有的电力GIS产品开发平台主要有二类:一类是基于传统通用型GIS平台,如国外的Arc/info,Intergraph公司的Microstation,国内的Supermap等,另一类是专门面向行业的专业GIS平台,如国外的Smallworld,国内的Grow等。从使用维护、处理地理信息和通用性、开放性角度,前者有较强的优势,而从电力系统应用的角度看,后者有速度快、效率高、模型成熟度高的优点(2)。基于这两种开发平台的电力GIS应用都有一定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