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萨马伯南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企业新闻 » 正文

本田的魔法:“让普通的技术人员变得优秀”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11-27 13:14:57    来源:本站    作者:admin    浏览次数:56    评论:0
导读

  一位原本田员工在接受采访时这样说。“基本上来本田公司工作的学生都是三流,偶尔也有二流的。一流学生都到更有名的企业里去

  一位原本田员工在接受采访时这样说。“基本上来本田公司工作的学生都是三流,偶尔也有二流的。一流学生都到更有名的企业里去了”。这位员工进入本田公司,已是距今30多年前的事情了。

  或许因为他在本田一直干到退休,所以上述的说法也许有些自谦。但是作为记者,笔者希望搞清事情的真相。在征得本田某子公司社长的同意后,笔者直截了当地向他转述了那位老员工的话,并问他“这是真的吗?”。这位社长也毫不迟疑地表示“是事实”。

  从那位员工入社开始,本田直到今天又发展了30多年,如今已成为日本的代表性厂商。与以往不同(?),现在许多一流学生都希望进入本田公司。且慢,难道不觉得令人费解吗?如果本田真的是只有“二三流学生”、也即只有“普通技术人员”的话,本田是怎样发展到今天拥有12万亿日元销售额这一巨大规模的呢?

  本田前社长、董事顾问吉野浩行有一个有名的趣闻。有一次,吉野受某知名大学邀请作了一场演讲后,打算进入本田的学生问他“在大学应该学些什么?”。吉野的回答是,“在大学学的东西对实际工作根本没有。把英语口语学好就行”。

  此番回答想必领教授们无地自容,但至少在笔者采访本田时感觉到,“在大学所学的东西(也即书本里的东西)”等于“已成为常识的东西”,本田确实认为这些东西没有太大的用场。这样考虑的证据就是,不管询问本田的哪位技术人员,他们的回答都跟上面提到的一样。当然,笔者在这里并不是想说大学的学问完全没有意义。以吉野为代表的本田的技术人员的真正看法是,依靠大学学到的知识无法孕育出与其它公司的“差异”(不是“差距”)、“无法催生出本田式的产品及技术”。

  受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本田目前也举步维艰。然而,燃料电池车、小型喷气机、类人机器人、非食物类生物乙醇、步行助力装置、小型耕耘机等,这些有中长期发展前景的新产品及技术都在本田手中不断实用化,或者达到了离实用化仅一步之遥的阶段。在一片“去汽车化”的喧嚣声中,令人振奋的是本田的新款混合动力车“InSight”上市后11天就从日本国内获得了1万辆订单。

  一般来说,创新的成功率较低。但是,本田却可以说其成功率高于其它公司。笔者曾这样开门见山地询问上述那位子公司社长。笔者问“既然技术人员不够优秀,为什么能够有高于其他公司的(创新)成功率?”。那位社长这样回答:“因为本田有将普通技术人员培养成优秀技术人员的机制”。

  前面提到的类人机器人、非食物类系生物乙醇、步行助力装置,都是开发人员从自己的专业领域以外开始进行研发的。本田专务董事兼本田技术研究所董事长加藤正彰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开始研发时“哪怕是外行也完全没有问题”。也就是说,在本田,即便是“外行”也能彻底完成创新。

  通常,人们认为本田基因是F1或汽车比赛等。 但是笔者现在却感到这种观点不正确。因为笔者认为本田的那种机制才应该称作本田基因。

  面对笔者“遇到挫折后没有气馁过吗?”的问题,开发出步行助力装置的技术人员这样回答。“失败后丧气的时间大约是0.3秒。与其气馁,我会用那个时间来思考怎样做才能成功”。目前,被经济衰退的浪头打得喘不气来、失去干劲的技术人员不在少数。真是应该好好学习一下本田技术人员的那种向前看的积极姿态。

 
(文/admin)
打赏
免责声明
• 
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我们均标明出处,如果您不希望我们展现您的文章,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
0相关评论
 

(c)2023-2023 www.pec3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40080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