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萨马伯南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企业新闻 » 正文

广汽规模建设的短板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11-29 07:43:26    来源:本站    作者:admin    浏览次数:67    评论:0
导读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对于我国的汽车行业的几大集团来说值得借鉴,在目前国家产业政策引导下的企业兼并、重组情况下,规模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对于我国的汽车行业的几大集团来说值得借鉴,在目前国家产业政策引导下的企业兼并、重组情况下,规模建设对于广汽来说却显得尤为重要。根据2007年发布的《中国汽车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中国汽车产业要形成一到两家年产200万辆以上的大型汽车生产企业,形成几家年产100万辆以上的骨干汽车生产企业。未来处于第一梯队的企业,将会获得有关部门包括产品目录、税收、融资和其他优惠政策的一系列扶持。其余的数十家中小汽车生产企业,尤其是年产销不足10万辆的小型企业,处在被收购、重组的行列中。

  近年来广汽的发展速度惊人,市场占有率持续增长。从企业盈利来说,广汽在成本控制、主要产品比如凯美瑞和雅阁的盈利能力上,广州本田和广州丰田两个优质企业给广汽争足了面子。据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广汽集团销售汽车超过50万辆,总产值和销售收入双超1000亿元,利润超过100亿元,在国内汽车集团中销量排第六位,产值排第三位,利润排第二位。这样的成绩使得广汽成为了几大汽车集团中最为赚钱的集团之一。改革开放30年来,广汽、北汽、长安三大集团为代表的我国第二集团军正在茁壮成长,三大集团和上汽、一汽、东风一起成为目前我国汽车行业中重要的市场主体,成为影响我国汽车行业未来发展的重要力量,并不断冲击着第一集团的传统优势地位。

  显然,目前情况下广汽仍然处于非第一梯队的行列,以广汽现阶段的市场规模来讲能否跻身第一梯队,将决定包括广汽、北汽、长安在内的十几家中小企业未来的生死命运。而且在北京奥运会以后央企重组步伐将加快速度。这样一来只有进入“规划”中的大型企业和骨干企业,自身的存在和发展才有一定的保障。

  北京鸿锐新思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兰永霞认为:对广汽来说规模建设是企业最大的缺陷,仅靠集团的自我发展难以在短时间内弥补,如果不能有效提升规模,在国家产业政策面前,难免成为别人整合的棋子。就目前情况来看,广汽长远竞争对手的上汽、一汽、东风三大集团的在乘用车、商用车、零部件的各大模块都有非常大的实力和竞争优势,而处于第二集团军的北汽,福田商用车也是各大商用车企业中极有竞争优势的商用车企业。相比之下的广汽集团来说,目前情况下,广州本田和广州丰田两大乘用车企业着实给广汽带来了最大的生机,但是规模建设包括商用车、零部件、产能的短板都将给未来广汽的发展带来必然的阻力。

  虽然一直以来广汽集团正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各方面的战略规划。但是不管是在商用车领域重组沈阳日野还是成立广汽客车以初步整合商用车,这些努力和实际行动都显得过于低调,如此的低调整合也绝不可能有效的提升企业规模。企业规模上不去也就注定的成为国家产业政策引导下被兼并或重组的对象。

  广汽集团已经认识到了“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的道理,今年广汽加快建立新工厂扩产就显得相当迫切。广州丰田目前只有一座工厂,最大产能20万辆,而08年凯美瑞的销售目标为17.5万辆,即将上市的雅力士也被赋予3.5万辆的销售任务,无法满足同时生产两款车的需求。建立第二工厂早已确定,预计08年中期竣工。随着雅力士产量的逐步扩大,将转移到第二工厂中生产。

  目前在提升广汽规模建设的另外一条好消息可以说是今年以来,频频传出的广汽重组长丰和福汽、以及和三菱、菲亚特合资的传闻。如果重组、合资成功,广汽不仅可以弥补自身产业缺陷,更能快速提升规模,成为第二梯队的领军企业,并向传统三大汽车集团发起冲击。

  广汽集团规模建设的迫切也是其他十几家中小企业的的缩影。不管是冲击国家产业政策规划中的大型骨干企业还是自身未来企业发展,规模建设是重中之重的大事,值得其他中小企业学习和借鉴。

 
(文/admin)
打赏
免责声明
• 
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我们均标明出处,如果您不希望我们展现您的文章,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
0相关评论
 

(c)2023-2023 www.pec3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40080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