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国务院的汽车产业振兴政策,虽说是针对救市而来,但是企业重组,也作为一项无论是短期与长期来看都非常必要的措施,郑重提了出来。之所以说短期必要,是因为目前中国市场上大小汽车企业林立,特别是本土企业,许多都是只有生产汽车的牌照,而无生产汽车产品的事实。这些企业占用了大量的汽车资源,却没有占到多大的市场份额,规模效益根本无从谈起。
因此,如何整合重组这些汽车企业,形成合力,是目前中国汽车发展必须要考虑的大事。之所以说长期必要,是因为按照世界汽车行业发展的规律,未来主导汽车市场的必然是少数几家汽车企业,因此,重组是必然趋势,而且重组愈早,就愈主导,就愈能占到先机。
但是,意识到重组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是一回事,如何进行重组却是另外一回事。
中国汽车企业的重组其实有更难的路要走。
难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将目前的众多本土企业重组整合难,另一方面是即使重组,要做大做强仍然难。
中国汽车企业的特点是数量多,体制成分复杂,涉及利益体方方面面。有国有的,有民营的;有中央直属的,有地方省市管辖的。谁来整合谁呢?其中,地方利益的分割与市场的统一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哪个地方省市,都希望自己的企业做大,但越是这样,仅仅服从于一个地方利益需要的企业,又能够做到多大呢?
中央政府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因此,中央插手汽车企业的重组,越来越成为一种重要的手段和形式。
不过,长官意志似的这种从上而下的重组,且不说能否体现更多的市场意图,拉郎配的并购重组,也许会造成一时的企业数量减少,企业规模的强大,但是实力强劲能否谈得上,则还需要未来的观察。
即使中央有关部门插手,汽车企业重组也将遭遇到许多必须客服的障碍,目前重组成功的有天津夏利与一汽集团,南汽与上汽。不说有更多的企业亟待重组,就是目前的企业重组是否能够算作成功还得另说。天一重组,与其说是一汽并购天汽,倒不如说丰田左右了天一合作。
中国汽车本土企业重组整合的时间不多了,需要拿出点重组新思维,才能真正打造出世界级的中国车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