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对外公布《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对汽车产业的重组定下三年目标,并明确到户。业内人士认为,政策将推动原本进展缓慢的汽车行业兼并重组进程。不过,对于一些跨地域的并购重组,还应给予更多的政策和税收支持。
根据国际惯例,一个国家汽车行业的集中度一般采用C2、C4、C6、C8四个指标,指前两家、四家、六家、八家汽车集团所占市场份额比重,其中用的最多的是C4。据中汽协统计,2008年中国汽车行业C4水平只有57.9%,C8为78.6%,前十家销量为83.37%。
汽车振兴规划中定下的三年目标是汽车产业通过兼并重组,形成2-3家产销规模超过200万辆的大型汽车企业集团;4-5家产销规模超过100万辆的汽车企业集团;产销规模占市场份额90%以上的汽车企业集团数量由目前的14家减少到10家以内。规划更是明确到户地鼓励一汽、东风、上汽、长安等大型汽车企业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兼并重组;支持北汽、广汽、奇瑞、重汽等汽车企业实施区域性兼并重组;支持汽车零部件骨干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扩大规模,提高国内外汽车配套市场份额。
浙商证券分析师马春霞预计,若仅为达到政府设定的目标,即将市场份额占90%的前14家减少至10家,排名居前的10家企业兼并排名居后的4家企业效率更高,昌河汽车、长城汽车、比亚迪和江淮汽车被兼并的可能性较大。
然而,细则鼓励一汽集团、东风集团、上汽集团、长安集团等4家企业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兼并重组,鼓励广汽集团、北汽集团、奇瑞集团和中国重汽集团4家企业在地区范围内进行兼并重组,因此并购范围并不局限于销量排名居前的14家企业,排名在前30名之内的企业都具备一定的并购价值。综合公司目前的经营状况和发展前景,哈飞汽车、昌河汽车、华晨集团、庆铃汽车、福建省汽车集团、江淮集团被兼并的可能性较高。
中投证券分析师陈光明则认为,二线汽车集团如广汽、北汽、奇瑞等年产销距达到100万辆还存在较大缺口,存在较大兼并重组可能,三线集团中的江淮、吉利、长城等存在被重组的可能。
南方汽车总经理尹家绪曾建议,国家应尽快制定出台汽车企业重组并购的政策措施及实施细则;地方政府在服从中央工作要求的前提下支持发展本地汽车企业,避免因出于地方保护主义而设置汽车产业跨区域重组障碍的行为。对于一些跨地区、跨省市的并购重组,应给予更多的政策和税收支持,同时也要平衡好地方政府和汽车企业之间的利益,合理分配税收。此外,建议国家在资金扶持、税收减免、资产处置、土地房产、项目审批、技改贴息、职工安置和分离企业办社会等方面,重点扶持国内前六大汽车集团主导的兼并重组。
由于汽车行业与地方GDP、税收相挂钩,谁也不愿意自己的企业被外部的企业兼并重组
汽车行业振兴规划的出台,使得被重组兼并的低盈利基础的小公司存在“乌鸡变凤凰”的可能。分析人士表示,中国汽车企业的并购重组不仅受到地方保护主义的阻挠,而且也受到本身企业发展模式的限制,需秉着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
东海证券汽车行业分析师赵世光表示,未来将至少有800万辆汽车由6-8家大型汽车企业销售,占国内整体汽车销量70%以上。按汽车产业振兴规划要求,上汽集团、一汽集团、东风汽车集团和长安汽车集团将进入快跑通道,争夺“2家-3家产销超200万辆的大型企业集团”的名额。而北汽集团、广汽集团、奇瑞汽车、中国重汽则将进入“四小集团”。
国信证券汽车行业分析师李君认为,从经验层面考虑,小公司加入大的汽车集团以后,在研发、技术、资金、销售渠道等方面会受到更大的支持。当然相应风险则是受制于人,并不排除被更加边缘化。而在股权层面,公司若被重组成为上市公司后,则“卖壳”、“注入相关资产”均将成为其后的预期。
“作为重组方的大汽车企业集团,其收购价格、收购资产的类别均是关键。从历史经验看,对不良资产的收购,最终带来的结构大多是‘盈利摊薄’。”李君说。
政策方面的导向作用已在实体经济和资本市场上有了相应的体现。“从细则公布的内容看,我们认为完全在市场预料之内。相应的,股价方面,2008年11月至今,汽车行业上涨87%,超越同期大盘51个百分点。”李君表示。
赵世光表示,2009年2月汽车销售出现快速回暖,汽车企业生产开工率基本恢复。预计3月份销售持续高增长的可能性较小,但由于汽车下乡政策从3月1日开始实施,微型客车和轻型卡车市场同比正增长可以肯定,同时1.6升及以下的乘用车购置税减半政策所形成的销售高峰还没过去。另外一些合资企业去年对市场形势悲观,年初的订货少,影响了销售,紧急追加的CKD订货在3月将到货。因此,3月汽车销售仍有一定涨幅。
当然,虽然目前汽车企业发展成果显著,但是中国汽车业还存相应问题,对兼并重组造成了一定的阻碍。总的来说,中国汽车行业还得按照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
新时代证券汽车行业分析师彭昊表示,国内汽车行业实现并购重组首先就受到地方保护主义的阻扰,由于汽车行业与地方GDP、税收相挂钩,谁也不愿意自己的企业被外部的企业兼并重组。此外,国内汽车行业最近几年总体来说竞争力在不断提升,但是自主型知识产权还是发展缓慢。由于汽车企业奉行“拿来主义”,一味追求市场规模的扩大,忽略了基础方面的技术研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