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萨马伯南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企业新闻 » 正文

SCOR模型供应链一体化的得力工具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12-02 15:08:19    来源:本站    作者:admin    浏览次数:79    评论:0
导读

  SCOR(Supply Chain Operations Reference-model)是由供应链协会开发支持,适合于不同工业领域供应链运作的参考模型。它可

  SCOR(Supply Chain Operations Reference-model)是由供应链协会开发支持,适合于不同工业领域供应链运作的参考模型。它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整合供应链资源,实现从基于职能管理到基于流程管理的转变。

  SCOR模型包括以下三个层次:

  SCOR模型的第一层描述了五个基本流程:计划(Plan),采购(Source),生产(Make),发运(Deliver)和退货(Return)。它定义了供应链运作参考模型的范围和内容。企业通过对第一层SCOR模型的分析,可做出基本的战略决策。

  SCOR模型的第二层是配置层,由若干核心流程组成。大多数公司都是从SCOR模型的第二层开始构建他们的供应链,此时常常会暴露出现有流程的低效或无效,因此需要花时间对现有的供应链进行重组。典型的做法是减少供应商、工厂和配送中心的数量,有时公司也可以取消供应链中的一些环节。

  SCOR模型的第三层是流程分解层,它给出第二层每个流程分类中流程元素的细节,并定义各流程元素所需要的输入和可能的输出。

  显而易见,SCOR实施的难点和重点就在配置层。下面通过剖析SCOR配置层,来具体分析如何在企业中有效地实施SCOR。

  图解SCOR配置层

  国内外许多公司的实践证明,采用SCOR模型管理整个企业物流的运作可以使企业在保证良好交货服务水平的同时降低50%以上的库存,有些企业的库存降低量甚至达到其原先水平的90%!那么SCOR又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呢?

  一般来说,可以对SCOR模型从纵横两个方面去理解:从横向来讲,SCOR认为任何企业的内部活动都可以划分为计划、采购、生产、发货和回流五项;从纵向来看,企业的上述任一项活动都应该根据产品、客户订单的不同特征进行分类。

  首先,SCOR主要涉及三方当事人:供应商、核心企业(本企业)和客户。其中,核心企业又由两部分构成:制造中心和集约中心。制造中心全面负责产品的设计和生产;集约中心一般由物流中心、流通加工中心、订单管理部门及其他一些职能部门组成。在制造中心的制造线上,普遍采用的是MTS(Make-to-stock)生产模式。采用这种模式的根本原因在于,制造中心生产的产品并非是最终产品而是通用件,而集约中心的流通加工部采用的则是典型的ATO(Assemble-to-order)模式,这有利于企业对客户订单做出快速反应,在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的同时,大大地缩短订货前置时间(Lead time)。

  其次,SCOR的实施需满足几个基本条件:

  条件1:赋予每一客户订单以明确的订单等级。

  企业对所有收到的客户订单划分等级,等级高的可以向客户承诺较短的订货前置时间,而等级较低的则只能承诺较长的前置时间,这样就避免了采购和生产部门在销售部门的催促下业务活动无序的混乱状态。通常可将客户订单分为四个等级:组件、标准产品、客户化产品和特殊设计产品。

  条件2:由集约中心的订单部门对客户订单全权负责。

  通常情况下,客户订单在企业内流转,涉及销售部、财务部、生产车间、采购部等多个部门。多个部门对客户订单负责也意味着谁都不对客户订单负责,其结果必然是订单延迟、客户不满、销量下降。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必须由一个部门对客户订单负全责。在SCOR中,这一部门就是集约中心的订单管理部门。

  条件3:工厂制造部门必须采用拉式生产模式。

  SCOR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减少库存,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工厂制造部门必须采用拉式生产模式。这里,拉动生产的信号(Pull signals)主要来自于集约中心。

  条件4:必须赋予企业所采购的每一项物料以一定的供应等级。

  这样做的根本目的在于更好地与供应商沟通,提高采购的效率,从而降低整个供应链的成本。通常,供应等级分为四级:直接供货、标准供货、特殊部件和客户化部件。其补货的前置时间依次递增。

  满足了以上四个条件,企业就可以进入SCOR实施阶段。

  分步解说SCOR的实施

  SCOR模型描述的是供应链的业务流程,而不是功能。换言之,SCOR模型把注意力集中在有关的供应链业务活动上,而不是去关注从事这些活动的人或组织机构。在实施过程中,强调规范运作,各部门各司其职,各个流程紧密相连,环环相扣。

  SCOR的实施共分15个步骤。

  步骤1:集约中心的订单管理部门收到客户订单后,根据相应规则赋予每一客户订单以一定的订单等级(不同的订单等级对应着不同的Lead time)。

  步骤2:客户订单录入订单管理部门信息系统,成为整个流程的“Pull signal”。

  步骤3:集约中心的流通加工部获得订单信息,开始按照订单要求做好装配准备。

  步骤4:流通加工部向集约中心的仓库发出要货(通用件)请求。

  步骤5:集约中心仓库准确无误地将相关通用件递交流通加工部。

  步骤6:流通加工部在收到通用件后,安排装配,并最终将装配好的产成品递交集约中心的配送部门。

  步骤7:集约中心配送部门将符合客户要求的货物及时交给客户(到此完成了第一个环路,客户订单得到完成,其Lead time是比较短的)。

  步骤8:集约中心仓库向集约中心采购部发出补充通用件库存的请求(从步骤5可知,集约中心仓库的库存已被消耗,需及时补货)。

  步骤9:集约中心采购部将采购信息及时传递给各相关供应商和各相关工厂(外购件采购信息传递给各相关供应商,自制件采购信息传递给各相关工厂)。

  步骤10:各相关供应商及工厂在收到集约中心发出的采购订单后,直接调取库存,将有关部件(通用件)递交集约中心(因为各供应商及工厂采用的都是面向库存生产MTS模式,所以可直接将通用件库存提交集约中心)。

  步骤11:集约中心仓库收到所需部件,填充库存(以上完成了第二个环路,集约中心仓库库存得到补充)。

  步骤12:工厂通用件库存的消耗作为一个“Pull signal”,向工厂生产车间发出生产信号,生产车间做好生产准备。

  步骤13:生产车间向工厂原材料仓库发出要货(原材料)请求。

  步骤14:工厂原材料仓库从库存中分拣出生产车间所需的物料,及时递交生产车间。生产车间完成生产后,填充工厂成品(通用件)库存。

  步骤15:工厂原材料仓库向工厂采购部门发出要货请求,采购部门安排采购。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SCOR模型的运作将供应商、核心企业和用户紧密地联系起来,共同为满足客户需求服务。整个过程实现了无缝链接,其效率大大提高,各个阶段的Lead time都得到了有效控制,并最终大幅度降低了供应链中的库存,使所有的供应链成员共同获益。

  SCOR模型是一个崭新的基于流程管理的工具,它建立了SCM系统的整体框架和流程的细节。SCOR还将当前最重要的管理改进方法——业务流程再造(BPR)、标杆(Benchmarking)和最佳实践分析集成在一起作为供应链实施的指导。

  SCOR不是软件,而是在一定信息化基础上对原有的管理方法进行优化,并在必要时对某些软件模块进行简单改造,因此运用起来比较容易。而且,在SCOR实施后,只是在不同企业的效果不一样,不存在失败的案例,更不会因为SCOR的实施而增加企业的额外成本。实践证明,SCOR确实是一种高效实用的供应链设计和再造的利器。

 
(文/admin)
打赏
免责声明
• 
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我们均标明出处,如果您不希望我们展现您的文章,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
0相关评论
 

(c)2023-2023 www.pec3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40080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