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得到奥巴马发出的“最后通牒”后,克莱斯勒CEO纳德利3月30日感觉他必须拿出点儿实际行动来。“通过向克莱斯勒提供产品和生产平台、技术合作以及全球分销网,菲亚特将会协助克莱斯勒为美国民众保留更多的工作岗位,为美国消费者提供更多购买环保汽车的选择。汽车经销商会从中盈利,克莱斯勒能更快向政府归还纳税人的钱。”
白宫认定,克莱斯勒的唯一生存之道就是与另外一家汽车制造商结盟。无论最终拯救计划如何,克莱斯勒最大股权所有者Cerberus必须减持它所拥有的克莱斯勒股份,但它仍可保留对克莱斯勒财政分部的控制权。
纳德利乐观地对外界表示,克莱斯勒、菲亚特和Cerberus资本管理公司三方达成的全球联盟框架协议其实已经得到了美国财政部的认可。而且,他也并未成为被政府勒令辞职的人。
根据初步意向,菲亚特将把小型汽车F500拿到克莱斯勒生产,这种小发动机生产平台会帮助克莱斯勒产品达到美国严格的燃油经济性标准。纳德利称,公司将获得的技术价值80亿到100亿美元。如是这桩给菲亚特20%股份的交易对克莱斯勒的增值(政府注资后)将是令人难以置信的400亿美元。
不过,事实可能并不像他说的那样轻松。
在给克莱斯勒放行的同时,美国政府也给他与菲亚特的结盟谈判定下了更为苛刻的条件。30天内,克莱斯勒需要完成与菲亚特达成合作伙伴关系,不仅如此,根据目前谈判,菲亚特持有克莱斯勒的股权仅为20%,低于最初的35%。虽有可能最终会增持到55%,但在菲亚特增持股权之前,克莱斯勒必须首先归还美国政府的救助款。
直到目前,菲亚特并没有就资助克莱斯勒做出任何承诺,也没有表示将承担其面临的债务。它更关注如何用小型汽车技术转换克莱斯勒的股权。
而且,虽然美国政府汽车任务小组并未直接换掉首席执行官纳德利,但却在其间暗示:“克莱斯勒无法作为一家独立公司继续生存下去。克莱斯勒想要取得成功的最好机会可能需要以一种迅速的、‘外科式’的方式使用破产法。”
相对已拥有9年首席执行官经验的通用瓦格纳,这位2007年才走马上任的克莱斯勒首席执行官一直就被视为汽车行业的门外汉。继2006年亏损6.18亿美元后,克莱斯勒2007年更出现了16亿美元的巨额亏损。克莱斯勒表示,由于美国汽车市场跌入低谷,公司在2008年亏损额为80亿美元。2009年1月和2月,克莱斯勒在美国市场上的汽车销量分别下滑55%和44%。
这样的业绩,很难让纳德利在公司具有更强的说服力。而且他的履历表也并不尽如人意,纳德利先后担任过通用电气、家得宝的高级管理人员。他于1971年加入通用电气,并在能源部分做到了高管。但其在竞争韦尔奇的职位空缺失利后离开了职业生涯的第一个高峰。此后,他加入家得宝,但由于其仍然奉行通用电气严厉、独裁式的管理方式而遭受员工诟病,最终导致败走麦城。在执掌克莱斯勒CEO后,纳德利增加了人事管理力度,一度削减10000个工作岗位,这在短期内影响了管理团队的整体效率。
现在,纳德利向所有克莱斯勒的消费者、经销商、供应商和员工保证:克莱斯勒会在接下来的30天内如常开展业务。他承诺:在接下来的30天内,公司将与菲亚特、美国政府、财政部和政府工作组紧密协作,获取所有利益相关方的支持。
不过现在看来,这种承诺看起来已是如此无力。纳德利现在的主要任务是使美国民众相信克莱斯勒的存在将会有利于美国汽车业的复苏和发展。如果克莱斯勒能够获得政府50亿美元的救助,纳德利将有机会成为这个84年历史的美国汽车厂商的拯救者。如果失败,他将成为这一汽车巨头最后一位C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