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汽车物流行业的发展并非有序、健康。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汽车物流”这一行业伴随着市场的需求和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粗浅到专业、从被动仿效到主动创新的高速成长过程。回首汽车物流行业的发展历程,众多的课题需要我们去总结和反思。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行业群体仍处于产业成长期,未形成规模和协同效应;2、恶性竞争导致了行业价格体系的破坏和局部供需的不平衡,致使一方面是潜力巨大的市场和需求的增长,另一方面却是价格的不断压低和利润的不断侵蚀,这种效益剪刀差的矛盾日趋突出;3、行业评价标准的缺失造成同等价格条件下的服务内涵、品质判断参差不齐;4、单兵作战、轻视合作以及区域内政府的地方保护主义,导致了区域间的政策的差异和发展速度不均衡的现象。
一、汽车物流企业的合作与整合是中国汽车物流产业发展的必经途径
面对上述种种问题,企业资源的整合与企业间的深入合作是降低资源成本、规范市场从而提高行业竞争力的最为有效的手段。原因如下:1、物流产业是专业分工日益明确下的社会发展产物,平台和合作是其产生发展的天然特性。2、就中国目前的汽车物流尚属于起步阶段,与国际同行业存在很大的差距,惟有整合才能利用现有资源以最快的速度实现整个行业的提升。3、通过合作,企业可以更为有效地利用资源从而降低成本,增强企业的盈利能力,为更大规模的投资和良性发展作出保证。
二、汽车物流企业合作中的阻力分析
可以说,汽车物流企业借助于信息共享平台,在理论上完全可以实现1+1>2的多赢的局面,其合作与整合也是中国汽车物流产业发展的必经途径。但是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整合的结果和行动却并不尽人意。
顺着整车物流行业商业流程的各个环节,我们找到了整合受阻的原因:1、汽车生产厂商:随着中国汽车生产厂商竞争的加剧,他们提出了资产专用、服务专一等特殊的需求,汽车物流企业为保住客户,只能作出让步承诺,阻碍了整合的步伐。2、汽车物流企业:首先是主观上自身观念意识还没有完全转变,竞争的意识太强,合作的意识太弱。其次在客观上由于企业规模不同、各主机厂所能提供的运量不对等、运输方向的不匹配,合作起来难以找到中间的平衡点,致使汽车物流企业之间的整合存在着客观的困难。最后,汽车物流企业间因利益冲突的存在,手中的市场资源都不愿意转让。3、替代行业:汽车运输的替代行业为水运和铁路运输。这些行业提供商品的共同属性是“改变位移”。由于运输工具的不同特性和分属不同空间领域,替代品行业在对公路运输业产生竞争和威胁的同时,又有着天然的合作互补的性质。目前,汽车物流主要仍以公路运输为主,但铁路公路联运、水路公路联运的方式正日渐升温,而在其合作发展过程中,各行业不同的行政管理体制制约了合作的进度。4、环境:由于汽车物流行业环境现状的客观限制,如:相关配套政策和行为准则规范不健全、地方保护主义、统一的信息平台和行业标准的缺失等,使得企业间的合作缺少了物理和政策的基础。
三、建立全方位、多角度参与的汽车物流合作体系
由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汽车物流企业的合作与整合是需要包括政府、行业协会、企业、相关部门等在内的全方位参与改进的系统过程。突破汽车物流企业合作的瓶颈,我们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转变只讲竞争不讲合作的观念。作为资源整合最直接受益者,汽车物流企业更要懂得竞争与合作的博弈关系,成为合作的倡导者和参与者。2、通过信息共享、局部对流、战略联盟、企业间的并购、重组等多种方式,积极推进汽车物流企业间协同与合作。3、提高政府导向和规范作用,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制定统一的行业标准、力争构建公共信息网络平台,使得行业发展拥有健康的系统环境。
竞争与合作是矛盾的统一。当以高度垄断体制下发展的中国铁路正在以搞分立核算、引入竞争优势来增强自身实力的同时,中国的汽车物流企业正在寻求发展的联合。于社会,竞争与合作都是推动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于企业,竞争与合作更是其在变幻的市场中保持不断发展的重要战略的必然选择。
刚刚起步的中国汽车物流企业,只有学会在竞争中寻求合作,在合作中通过培植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凸显自己的竞争优势才能在长大之后真正地学会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