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挑战,江苏省民营经济呈现出数量增加、规模扩大、逆势上行的良好发展态势。1—2月,全省规模以上民营工业实现增加值1049.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4.8%,增幅高于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在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中的占比达48.8%,同比提高4.6个百分点。
据省中小企业局有关人士介绍,1—2月,全省新登记注册私营企业15838户,新增注册资本242亿元。民营经济赢得新的发展,离不开一系列扶持措施。其中,南京市政府出台42条措施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宿迁市加大扶持力度,下拨工业发展专项资金1200万元;宜兴市财政拿出2亿元为企业设备投资贷款承担全部利息。在为企业发展做“加法”的同时,各地还在企业负担上做“减法”。如通州市调低综合基金收费标准,为企业减负5000万;涟水县分别取消和停止了14项和43项收费,降低4项收费项目标准;太仓市陆续出台9个政策文件,为企业减免各种费用达2000多万元。
随着拉动内需政策效果初步显现,江苏民营中小工业企业节后复工情况良好,固定资产投资呈平稳上升态势,部分行业出现回暖迹象。1—2月,全省纺织行业产值同比增长3.4%,出口交货值降幅较去年12月份缩小1.3个百分点。建材、机械行业平稳增长,产值分别增长21.0%和11.5%,水泥产量同比增长13.3%。输变电设备、新能源设备、电线电缆、轨道交通、船舶等重点企业订单饱满。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态势良好,吴江亨通、通鼎和永鼎三家光电缆企业受益于国家基本建设投资拉动和3G牌照发放,产量同比增长近30%。
伴随着克难奋进历程,江苏省民营企业更加注重市场开拓、产品开发、内部管理和技术创新。吴江市汉通纺织品公司紧跟欧洲流行面料,开发200个纺织面料新品种,获得10项专利,产品供不应求。扬州大洋船舶把2009年定为管理年,推行标准化管理,找出了“出血点”,用上了“止血药”,仅提高钢材利用率一项就节约成本3000多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