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能源和环境问题日益突出。通过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节约交通出行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2005年,国际公共交通联合会(UITP)第56届世界大会发布了《罗马宣言》,明确指出:公共交通是适用于所有人的出行方式。交通系统组织应满足最广泛的社会需要,并为大多数市民提供可持续的交通选择。
实行公交优先战略,能够降低居民交通出行能源消耗总量,引导城市可持续发展,是应对能源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策略之一。
一、优先发展公共交通,降低交通出行能源消耗
公共交通在人均占用道路资源、人均能源消耗等方面具有先天优势。
根据统计资料,以小汽车每百公里人均能耗为基数,公共汽车百公里人均能耗 为其8.4%,电车为3.4%—4%,地铁为5%。以济南市为例,每天公共交通出行人次约为210万人,公共交通分担率约为21.39 %,粗略测算,公共交通每提高1%的分担率( 即相应减少小汽车的分担率),每天将节约燃油消耗52吨,全年累计18980吨,全年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约72297吨。
为了减少交通出行能源消耗,济南制定了节能减排的目标。到2010年,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降低30%,二氧化硫总排放量减少12%。为了达到上述目标,我市编制了《济南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济南市公共交通发展纲要》和《济南市城市公共交通专项规划》,重点进行以公共交通为主的城市道路交通建设、大型交通枢纽规划建设、土地利用与公共交通的关系协调和群众出行方式选择引导等工作。
二、使用大容量车辆,降低人均出行能源消耗
大容量公交车具有运量大、人均能耗和污染小等优势。
据统计,18米的公交车百公里油耗约为50公升,定员为175人,12米公交车百公里油耗约为28公升,定员为80人,10米公交车百公里油耗约为25公升,定员为68人, 8米公交车百公里油耗约为22公升,定员为46人。根据测算,额定人均油耗呈现载客量越大、人均油耗越低的现象,大容量车辆在降低人均出行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方面效果更为明显。因此,建议在城市客运主干线采用大容量车辆。
为此,济南在客流主干线建设了快速公交网络。济南市的北园大街快速公交 1号线采用“快速公交+快速路”的组合模式,建设复合型交通走廊,集约化地利用城市资源。快速路采用高架形式,双向六车道;快速公交设置在地面,站台处设置超车道。这种 “双快”设计理念,多方协作的运作模式,引起了国内外广泛关注。北园大街快速公交已于4月22日开通运行,日客运量4万人次。以北园大街示范线路建设为突破,我们又于9月26日开通了历山路快速公交 2号线,目前,济南市快速公交 1 、2号线日均客运总量近10万人次。其它快速公交线路,也正在结合道路改造和城市建设抓紧实施,明年第十一届全运会召开之前,我们计划建设BRT线路7条,其中18米车111辆,12米车140辆,届时预计每天将有30万人次乘坐快速公交出行。济南市的快速公交建设得到美国休利特基金会、派克德基金会与美国能源基金会的大力支持,是三大基金会合盟项目在中国的第一个快速公交推广项目示范合作城市。
nload="javascript:if(>740)=740" align=center border=0>
济南市“两横三纵”快速公交网络图
此外,在公交专用道网络上,我们还使用大容量的公交车辆,配置了12米、10米的大容量公交车。 据估算,仅BRT 2号线开通一项,济南公交每年将减少990万升燃油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26600吨。三、发展“节能公交”,减少车辆能源消耗 2005年,在山东省节能公交研讨会上,济南公交向全省17家城市公交企业发出倡议,号召发展“节能公交”、创建节约型公交企业。在节能公交建设方面,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1)落实优先发展公交的各项具体政策,调整优化公交线网。在城市主干道设立港湾式公交停靠站、建立公交专用道、建设大容量快速公交系统,从而提高车速,降低能源消耗。 (2)建立节能培训体系,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对驾驶、维修、材料供应和技术管理等关键岗位的人员进行培训,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技能素质和环保节能意识,做好车辆使用与操作、维修与保养,以及油料、配件的使用与管理等最基础的工作,在确保运营服务质量的同时,达到最好的节能效果。 (3)加强交流与合作。加强了同公交企业同行间的交流与合作,积极推广创建节约型公交企业的经验,相互取长补短,密切协作,做到资源共享、信息沟通、共同提高。同时,加强了同车辆、发动机生产厂家,以及油料、配件供应商之间的交流合作,全面提高公交企业的节能水平。| (4)加强公交节能管理制度建设。在公司、车队、班组设置节能管理部门,公交车辆的购置、车辆运行、车辆改造等要有具体的节能考核制度和考核标准,真正把节能落实到每一条线路,每一个班组,每一台车辆,每一个人员身上。进一步加强车辆、油料、配件的智能化、规范化、标准化管理,堵塞管理漏洞,提高技术管理水平。 (5)积极推进公交行业信息化,建立和完善公交智能调度系统。对车辆和线路进行科学的调度管理,提高车辆的满载率和公交运输能力,减少空驶、载客少等对能源的不合理消耗。对每条线路、每部车辆进行单位能耗考核,建立具体的管理台帐和操作规程,推行最优化操作。 (6)依靠科技进步,建设公交节能工程体系。鼓励包括替代能源、混合动力、汽油添加剂,节油器具等汽车节能产品和技术在城市公交建设、运营中的应用,限制和淘汰技术等级低的老旧车辆,加快电车、清洁燃料汽车、混合动力、照明工具、节能型发动机等的推广和应用。 在推广应用混合动力城市客车方面,我们运用的是电电混合的车辆。目前,从我们的应用实践中,通过回收制动能量,至少可减少20%的能耗。同时,我们还注重推广制动能量回收技术,将此技术应用于无轨电车和柴油车等。四、实施TOD战略,进一步减少城市交通出行能源消耗 TOD(transit oriented development),也就是公共交通引导发展。作为新城市主义的规划理念,TOD将公共交通与居住环境结合,突出以人为本及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根据这一理念,结合BRT线路功能定位,依托自行车、BRT网络和常规公交系统,我们可以建设完备的公交线网换乘与接驳体系,这将大大方便乘客出行,扩大和延伸BRT服务范围,增加公共交通的魅力和吸引力,提升公交客运量,进一步降低城市交通出行能源消耗水平。 (1)BRT站点附近免费租赁自行车。从社区或单位到BRT站点都有一段交通真空地带,需要自行车这样灵活、便捷的交通工具来延伸公共交通网络,辅助提高末端交通能力。在BRT首末站或主要集散点规划建设公共自行车免费租赁系统可以解决城市居民出行“最后1公里”的问题,同时又可鼓励自行车这种绿色交通方式在短距离的出行。 (2)BRT与小区公交的线路接驳。我们根据居民小区集中的特点开辟了小区公交线路,一方面方便了小区居民乘车,另一方面又延伸了公交网络,拓展了公交服务市场和服务领域。同时,在站点的设置上,按照科学合理的原则,尽量使小区公交线与BRT实现接驳,一方面可以方便乘客换乘,另一方面可以将社区与商业区、大型活动场所等连接起来。 (3)BRT网内的免费换乘。在BRT 1、2号线两条线路重合的部分,我们实行了同站台免费换乘的优惠措施,即乘客搭乘BRT 1、2号线路下车后,只要不出站台,无论去往哪个方向,换乘另一辆BRT无需再次购票。据统计,目前免费换乘的人次达到每日1.5万,占BRT每日客流量的15%左右。 (4)BRT和常规公交的接驳换乘。BRT和常规公交同属于公共交通系统,在BRT网络形成的过程中,常规公交线网将根据BRT线路的开辟进行整合优化,同时大力拓展支线公交,实现客流的饲喂功能,完成快速公交与普通公交的无缝衔接,打造快、普、支相结合的综合公交系统。 综上所述,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使用大容量车辆、发展节能公交、实施TOD战略、建设完备的公交换乘网络是减少城市交通出行能源消耗,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一项重要举措。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