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萨马伯南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新闻 » 正文

汽车物流发展呼唤信息共享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12-17 13:10:57    来源:本站    作者:admin    浏览次数:99    评论:0
导读

  不久前,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汽车物流分会召开了常务理事会会议。会上与会代表认为,建立供全行业共享的汽车物流信息平台是

  不久前,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汽车物流分会召开了常务理事会会议。会上与会代表认为,建立供全行业共享的汽车物流信息平台是我国汽车物流行业发展的需要,汽车物流信息平台的建立,将有利于实现全国范围内的汽车物流资源有效整合,提高物流资源利用率、降低物流成本,增强汽车物流行业的整体核心竞争力。

  机遇与差距并存

  近两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汽车产业步入了高速发展的轨道。特别是2002年和2003年,全国汽车产销增长速度均高于30%,今年以来虽然汽车产销量同比增长速度出现了回落,但绝对量仍处于增长状态。据有关资料显示,2003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9.1%,汽车产量同比增长35.2%,其发展速度大大高于快于国民经济的增长,汽车产业的支柱地位得以显现。目前,我国汽车消费占全球汽车消费的7.5%,已成为世界第三大汽车消费国。

  汽车消费需求的强劲增长,带动了汽车产量的快速增长,而这一汽车市场的迅速扩容也拉动了汽车物流行业的迅速发展,为我国汽车物流行业的迅速崛起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所面临的一系列急待解决的问题。目前,这些问题随着汽车物流的不断发展暴露得更加突出。

  降低生产流通成本是汽车生产企业面临的重大课题。近两年汽车业竞争加剧,降价已是大势所趋。据有关资料显示,从2003年至2004年,我国汽车价格多次进行了下调,涉及上百个品种,降价区域主要集中在乘用车等普及型车辆。仅今年上半年,国内轿车共降价30余次,平均降幅在10%-15%左右,降价幅度少则千元,多则万元,几乎覆盖了所有的轿车品牌。从汽车制造商的角度看,降低生产成本的要求就显得越来越迫切。有数据显示,欧美汽车制造企业的物流成本占销售额的比例是8%左右,日本汽车厂商甚至可以达到5%,而我国汽车生产企业的物流成本普遍在15%以上。可见,中国汽车生产商从物流环节降低成本有很大空间。

  据统计,2003年1-11月份,我国汽车工业总产值为8549.08亿元,这就意味着物流成本每降低1个百分点,每年就可增加约85亿元的纯利润收入。因此,降低物流成本毫无疑问已经成为汽车生产企业第三利润增长点。

  业内曾有预测,到2005年中国汽车年产量将达到600万到700万辆,对整车的仓储、配送需求量相当大,降低物流成本问题将变得更加突出。据调查,我国汽车商品车运输空返率约为39%,车辆运输成本是欧美国家的3倍;物流成本占销售额的比重在国外一般水平为8.8%,而我国汽车物流成本占销售额的比重要远远高于国外的一般水平。

  在以经济型轿车为主流的中国汽车市场,在汽车生产企业的成本敏感度日益上升的今天,汽车物流成本的节约是各汽车生产企业竞争制胜的重要因素。而且,从目前我国汽车物流所提供的服务功能看,运输、仓储等传统性业务还占相当大的比重,物流服务的收益85%来自于这些基础性服务。在零部件配送、物流信息服务等更深层次的汽车物流服务有待开发。

  同时,由于我国汽车物流产业处于刚刚起步阶段,行业结构尚未形成,大型、综合型物流服务企业还很少,多数汽车物流企业的综合服务能力有限,制造企业、分销企业还不能把大量的物流业务外包出去,影响了专业化分工。目前我国可提供综合性物流服务的只有安吉天地、天津安达、重庆民生等少数几家企业。

  问题的根源所在

  在一定程度上,“大而全”、“小而全”的运作模式造成了汽车物流资源的浪费。我国现行的主体汽车物流模式是产供销一体化的自营物流,即汽车产品原材料、零部件、辅助材料等的采购,汽车产品的制造物流与分销物流等活动全部由制造企业完成。制造企业既是汽车生产活动的组织者、实施操作者,又是企业物流活动的组织者与实施者。

  随着物流业务的不断扩大,供应全球化和电子商务对汽车产品物流的信息化、自动化和柔性化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即要求制造商具有更加强大的物流实力,不断加大对物流的投入以适应电子商务发展的需要。这些变化对自营物流而言,不但加重了制造商的资金负担,而且也不能充分发挥社会分工的经济优势,降低了汽车产品的总体物流效率。自营物流往往较多地从整车企业的利益出发,强调保障整个生产企业生产的连续性,要求零配件生产企业提供远大于实际需要的库存。

  在整车物流方面,有的企业为了满足市场需求,自建运输网络、投资仓储设施、船舶、铁路专用线和公路运输队伍,呈现重复建设现象。为保障峰值物流需要,自营物流还需要储备一定的物流能力,据估计我国几大汽车生产基地,每家的过剩运力约为20%,造成运力资源分散、发展不均衡、闲置和浪费。国外汽车制造商普遍采用第三方物流总承包的方式,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造成汽车物流资源浪费、影响汽车物流效率的另外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区域壁垒、条块分割。目前,各汽车生产企业内部基本上已实现了信息化管理,尤其是以三大汽车集团为代表的汽车制造企业信息化程度更高。但企业间的信息化,特别是汽车生产企业间的横向沟通少之又少,基本上处于相对封闭状态,汽车生产企业在汽车物流方面实行“各自为政”的运作方式,生产企业之间、物流企业之间实施壁垒及保护,汽车物流资源共享缺少综合信息平台的支持。各大物流企业也自成体系,信息保密,未能进行有效合作。有的地方汽车产销量大,但物流能力不足;而有些地方汽车产销量小,物流资源过剩,这种资源分配的不平衡,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汽车市场的发展。

  信息共享助推物流发展

  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搭建汽车物流信息共享平台无疑是一项迫在眉睫的任务。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汽车物流分会的这次会议事实上已经开始对这一任务做出积极的回应:综合各方意见,在汽车物流信息平台建设这一问题上已经形成了可操作的思路与方案。

  这些可操作的思路中首先包含了对汽车物流原则的制定与规范,这些原则包括:共建平台、共同管理、共享资源、共谋发展、公平公正、优势互补。这些原则是在搭建物流信息平台的过程中必须坚持的,也是应该不断贯彻执行的。

  物流信息系统将致力于采用合适的运算模型和数据模型帮助实现对物流企业业务流程的优化。譬如对订单的处理是一项重要的业务流程,用最合理的逻辑对订单进行分拆和合并,使得汽车物流成本最合理、绩效最高。

  理想的物流信息平台系统将会集会员管理、数据采集、信息查询、统计分析、信息测评、系统维护等六大功能于一体。在会员管理方面,可进行会员注册、权限管理、收费管理等;在数据采集方面,会员可以向信息平台填报数据信息,各会员企业已使用信息化管理的,提供数据接口完成实时动态信息的采集,没有使用信息化管理的企业按规定的格式及时填报,同时加快信息化建设,实现与信息平台的联网并网;在信息查询方面,可按照会员企业要求设置查询项目及格式,平台定期自动进行各类数据的统计分析,提供统计分析报告,为会员企业生产经营提供决策参考;在信息测评方面,通过对运输负荷率、运力利用率、仓储利用率、分拨中心公共利用率、同一线路的公共利用率等参数的测评,确定汽车物流运行的实际状况,提出改进措施;在系统维护上,发布行业动态、行业法规政策、国外同行业先进经营管理模式、国内最新研究成果等信息,还可进行系统数据备份及系统功能升级等。

  通过信息平台,汽车生产销售企业可实现动态实时和可视化功能:实时掌握商品车和零部件销售动态图,实时掌握各中转库仓储品种、数量、质量和存储时间;查询特定线路运力资源动态情况,选择合适的运输企业和运载工具;与第三方物流企业监控系统链接,对运载工具运营状况实时监控;选择联盟企业的冗余存储能力,自动与仓储商仓储管理系统接口,实现对库存商品车的动态管理。

  同时,第三方物流企业也可通过平台实现以下的功能:查询汽车物流的流向及流量,设计运输线路,调配运输资源;实现与汽车生产销售企业物流数据共享;实时掌握汽车物流的流向和流量,实现联盟第三方物流企业之间数据共享;实现共同物流,提高运输车辆装载运输效率;向生产销售企业提供冗余资源情况和运力、仓储信息。

  汽车物流信息平台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系统工程,任重道远,需要对汽车生产企业、物流企业的业务流程再造,统一行业标准和规范;需要全行业的企业共同努力和全力配合;同时还应在物流企业特别是单功能运输企业中普及信息化管理,为下一步实现汽车物流信息共享打好基础。

 
(文/admin)
打赏
免责声明
• 
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我们均标明出处,如果您不希望我们展现您的文章,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
0相关评论
 

(c)2023-2023 www.pec3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40080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