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萨马伯南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企业新闻 » 正文

交通智能化不是梦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12-17 19:06:44    来源:本站    作者:admin    浏览次数:79    评论:0
导读

  你知道什么叫智能交通吗?智能交通(ITS)是新一代交通运输管理系统,也就是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数据通讯传输技术、电子控制

  你知道什么叫智能交通吗?智能交通(ITS)是新一代交通运输管理系统,也就是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数据通讯传输技术、电子控制技术以及计算机处理技术等有效地综合运用,使交通系统实现“智能化”。

  专家认为,智能交通系统已成为21世纪世界道路交通的发展趋势和现代化城市的先进标志,它将给21世纪人们出行带来更安全、准时、高效的保障。

  人车路环境

  织成一张网

  将人、车、路和环境因素综合起来解决交通问题,这是研究、开发“ITS”的初衷。

  早在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就已开始研究智能交通系统,不过那时叫电子经路导向系统。80年代中期后,加里弗尼亚交通部门研究的驾驶员寻路系统获得成功。1990年美国运输部成立了美国智能化车辆———道路系统组织,1991年制定了综合提高陆上交通效益法,把这项开发研究智能化系统作为国策,并给予充足的财政作“后盾”。美国的“ITS”开发项目共有7类,包括先进的交通管理、驾驶员信息、车辆控制、车辆调度管理、公共交通、乡村交通和自动高速公路系统。从1993年以后,美国每年为此投入了2亿多美元的国家预算。

  日本第一个“ITS”项目开始于1973年,以后从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相继完成了路车间通信、交通信息、超智能车辆和安全车辆等系统以及新交通管理方面的研究。1994年,由日本警察厅、运输省、通产省、建设省和邮政省等部门联合成立了日本道路交通、车辆智能化促进协会,推动了“ITS”在日本的发展。1995年底,日本共有54万辆汽车装配有“多媒体交通信息接受装置”。这一装置内有一套数字式交通导向图,即使驾驶员不知道通往目的地的道路,该装置的磁传感器也能自动测出行车方位,并根据车速测出行车的精确距离,计算出车辆所在精确位置并在荧光屏上的交通图中显示出来。多媒体接受装置将接受到的道路堵塞、交通事故和道路整修等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处理后,可以计算出前往目的地的最佳行车线路。1996年4月23日,日本设立的全国道路交通信息通信中心开始为公众服务,提供交通拥挤、旅行时间、道路施工、交通事故以及停车场分布与停车状况的信息。

  据了解,欧洲19个国家也已投资50亿美元联合开发“ITS”研究项目,其中包括最有效最安全欧洲交通规划、欧洲交通安全道路体系等。

  智能交通系统的创立,意味着“无人驾驶汽车”也开始梦想成真。1985年10月,德国研制的新型智能汽车,转向、燃油供给和电力系统、制动系统均由计算机控制,首次在慕尼黑与加来施市之间的高速公路上试验成功。几年后,德国终于研制出一种以电子计算机操纵的新型无人驾驶汽车。此后,英国也研制成功无人驾驶、电脑自控的汽车。1996年秋天,日本建造了全长10公里的自动运行道路,每隔2米埋1块磁石,同时在进行试验的11辆无人操纵汽车上也装上磁石,互相感应。汽车最高时速可达80公里,且平稳行驶。这些成功的发明和创造,为智能交通系统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交通智能化

  才有经济大发展

  当今世界,谁创造了最尖端的科学技术,谁就将是未来市场竞争的赢家。发达国家纷纷推动交通智能化,目的正是为了在新一轮经济发展中抢占“制高点”。

  日本设计的“ITS”高速公路交通系统,由导航的高度化、自动收费系统、安全驾驶的援助等开发领域组成。日本财团法人道路新产业开发机构作过调查,在日本首都高速公路上,如果按公路交通信息通信系统普及率达20%测算,早晨高峰时间带(7点至10点)的堵塞量将会减少10%左右。这样可以使每年减少约300亿日元的经济损失。随着“ITS”的推进,今后20年中日本将以车载装置为主,在信息收集机器、信息发信机器等电子、通信、汽车领域创造更大的成就。日本运输省成立的研究小组正在研究开发先进的电子技术装备汽车,其中有疲倦驾驶警报系统、可避免发生事故的自动操作系统等,采用方向盘角度传感器、扫描型雷达仪、CCD摄像机哈欠频率探测器等仪器,探测驾驶员生理状态和汽车运行及周围环境。丰田汽车公司推出的行车控制系统,能够自动跟踪前方的汽车,根据前方汽车的减速或加速自动调整车速,从而将车距保持在安全范围内。

  在“汽车大国”美国,特别考虑到他们未来生产的汽车如何继续保持优势。伊顿公司推出的汽车采用雷达,具有在雾天、雨天、雪天以及黑暗和烟雾中探测目标的功能,这一装置已安装在部分商用卡车上。通用汽车公司生产的夜视系统使用红外技术,能在夜间光线不足的情况下,探测到路上的人或动物以及即将迎面开来的汽车,并将探测到的图像投射到安装在挡风玻璃上的一个小屏幕上,驾车人只要看一下就能对路况一目了然。

  在美国,以产业、学界和政府组成的国家财团,还计划在2001年完成自动驾驶公路系统标准,2002年着手试验运用。联邦政府1996年1月制定计划,在今后10年中将全部旅行时间最低缩短15%,被称为“节约时间战略”。欧洲不少国家和城市也在抓紧研究开发“ITS”,如英国南安普敦进行信息·交通信息板等方面的操作,法国巴黎近郊开展目的地信息的试验,瑞典、意大利、奥地利等国也在研究提供交通信息、自动收费等方面有了实质性的进展。

  解决“交通综合症”

  我们更需智能化

  在我国许多城市,由于道路建设跟不上车辆发展,普遍出现了人车争道、交通拥挤的“综合症”。为此有不少专家认为,在我国,研制、采用集高科技于一体的智能化交通显得尤为迫切。

  其实,我国对智能交通系统的开发研究已有20多年历史,并取得了不少成果。成立于1995年的清华大学交通研究所专门从事“ITS”的研究工作,学术成果累累;近几年来,我国一些省市还实现了不停车自动收费系统和IC卡机动车驾驶员交通违章罚款管理系统。据同济大学“ITS”研究中心副主任杨晓光教授介绍,目前中国一汽已在出厂的一些轿车上装备了车载导行系统;上海公路处、同济大学已联合开发出以沪宁高速公路为背景的高速公路交通紧急救援管理支持系统;上海市有关部门已完成关于上海率先实现交通信息化的问题研究;国防科大开发了无人驾驶汽车实验系统;国内不少城市已建立物流信息中心,为货物的集配、运输提供了服务。

  目前,我国政府已决定将“ITS”列入国家“十五”交通领域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国家科技部、公安部、交通部等部门组织成立了全国发展“ITS”的指导委员会和专家咨询委员会。今年7月上旬在北京举行的第四届亚太ITS年会上,中国提出了发展国内的“ITS”框架体系。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在近期发表的报告中,谈到我国发展智能交通的构想时指出,我国“ITS”发展的重点将放在服务于提高交通效率、保证交通安全和改善城市交通环境等重要目标上,充分发挥现有基础设施的能力,不断提高交通体系的运输效率。从总体上将围绕交通信息服务与车载路径导航、自动收费系统、安全和事故预防系统、信息集中式的交通监控系统等方面进行。“ITS”已成为我国未来交通发展的一种趋势和一个重要产业。

  随着我国经济和科技的加速发展,一个“安全、高效、舒适”的全新交通运输体系一定会尽快建立起来。

 
(文/admin)
打赏
免责声明
• 
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我们均标明出处,如果您不希望我们展现您的文章,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
0相关评论
 

(c)2023-2023 www.pec3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40080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