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初,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当前我国软件产业面临新的历史发展机遇,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此次会议确定的政策措施,对促进我国软件产业更快做大做强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首先,重新定义软件将推动我国软件产业加速向服务化转型。相比2000年出台的“18号文件”,这次出台的新政策措施对软件进行了重新定义,“软件”将包括“软件产品”与“软件服务”,这两类企业都将享受到相关的税收减免和其他扶持政策,这将有助于提高我国软件产业“弯道超车的速度”。目前全球软件业正在向服务转型,APP应用、SaaS等服务模式已经成为发展主流,软件正在变成一种服务。这样的产业转型,为我国软件业与全球软件业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带来新的市场机会,如果我国软件产业能够抓住这个转型的“弯道”加快布局,并抓住我国“十二五”期间大力推动的产业结构升级、改善民生、加速城镇化进程等一系列的战略机遇,以创新模式带动发展,那么中国的软件产业有可能改变目前被动跟随的状态,在一些关键领域率先突围。
其次,鼓励研发投入将有助于提升我国软件产业整体核心竞争力。应该说经过10年的发展,中国的软件产业已取得相当大的突破。但是与国外软件巨头相比,我国软件企业依然存在整体规模偏小、核心技术缺乏、处于全球软件价值链低端等问题。而造成这种现象关键的原因之一是软件企业普遍的研发投入不足,生存尚难以为继,更多的研发投入只能是一种奢谈。在目前的形势下如何加大研发投入,许多企业都期盼细则尽快出台。建议将研发投入划入企业的固定资产而不是计入当年成本费用,采用新的考量方法鼓励企业加大投入研发费用。今天的软件创新已经进入知识密集和资本密集的时代,国外软件巨头研发一个软件产品,动辄就要投入几十亿美元、几万名研发人员,还要花费几年的时间。如果不能尽快改变我国软件企业研发投入不足的局面,我们将有可能输在起跑线上。
最后,营造更有利的软件产业发展环境,将加速软件企业做大做强。软件产业的竞争不仅仅有技术壁垒,更有用户使用习惯的壁垒。虽然我国的软件技术与服务在很多领域已经可与国外巨头同台竞争,但是用户使用习惯的壁垒,需要政策给力拆除。应该说改善投融资环境、推动软件正版化、加大软件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力度等新的政策措施,都将为软件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好的环境。但许多专家与软件企业也呼吁,希望国家能够在政府采购以及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大项目实施中,更多向国产软件倾斜,让我国软件企业能够更多地参与政府主导的大项目中,通过与大项目的互动实现中国软件产业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