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C-NCAP碰撞试验第一批碰撞结果公布之后,新一轮的碰撞试验紧接着展开,皇冠、思迪、奇瑞A520、吉利自由舰,一个又一个汽车品牌在接受着考验。而在新的一轮碰撞试验中,我们欣喜地发现,C-NCAP终于选择了我们的民族品牌企业自主研发的轿车来进行碰撞试验,奇瑞A520成为了2006年第一辆接受正式评价的自主品牌车型。虽然这款奇瑞A520轿车在研发的过程中也曾作过大量的此类试验,但对于广大消费者来说,它却是第一次公开在试验场上亮相。
奇瑞A520的碰撞试验早已完成,结果是好是坏我们不能妄加评论,只有最终的数据才能说明一切。但是不是在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没有正式公布碰撞结果之前,我们就无法通过碰撞试验的过程来判断接受碰撞试验的车辆的安全性呢?其实,通过观察碰撞后的车辆,我们完全可以对它的安全性能有一个初步的判断。虽然消费者不能亲临现场观看碰撞试验,但我们能在互联网上看到很多碰撞现场的图片,我们可以仔细观察碰撞后的车辆和假人的状态。俗话说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通过仔细观察其实可以让我们获取很多信息,从而在自己的心中为接受碰撞的车辆打一次分。
在C-NCAP第一批碰撞试验中,东风标致307的正面100%重叠刚性壁障碰撞试验和正面40%重叠可变性壁障碰撞试验的得分在6款车中是最高的,分别为14.4分和16分,而可变性移动壁障侧面碰撞试验得分最高的则是长安铃木雨燕,它得到了15.09分。下面,我们就通过碰撞后的标致307、铃木雨燕和奇瑞A520的碰撞试验来告诉大家,应该在三项碰撞试验中分别注意哪些碰撞后车辆和假人的哪些关键部位,怎样直观地判断碰撞车辆的安全性能。虽然真正的碰撞结果还需要对碰撞车辆和假人的情况进行专业的评测,但如果在观察碰撞后的车辆时注意了以下这些方面,接受试验的车辆的安全性高低相信大家都会心中有数了。
正面100%重叠刚性壁障碰撞试验
观察点1 发动机盖的形状
经过正面碰撞之后,被撞车辆的车头部分都会发生比较严重的变形,通常我们都会以发动机舱的变形程度来判断该车的车身刚性,而往往会忽略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发动机盖,它很有可能对驾乘人员的安全造成极大的影响。
车辆在研发之初,设计师都会在发动机盖上设计一个相对薄弱的地方,为的是车辆在发生碰撞时发动机盖按预定设计发生褶皱,以免插入驾驶舱,对驾乘人员构成生命威胁。标致307在发生碰撞之后,发动机盖好似分离成了上下两层,下层按既定设计发生褶皱弯曲,上层的后部则与下层分离,整体向上翘起,几乎与前风挡保持平行。奇瑞的发动机盖在碰撞之后也明显发生了褶皱,但跟标致307的发动机盖形状就完全不一样。
正面100%碰撞后,通过发动机盖的形状可以判断出标致307和奇瑞A52O在设计和制造上的不一样。而发动机盖在碰撞后是否插入驾驶室,或者挤碎风挡玻璃,都可以反映出该车的安全性。
观察点2 车门是否保持平整
一般来讲,在经过正面100%碰撞之后,A柱是否变形,车门能否顺利打开是判断车身结构安全性的重要标准。但在这种局部强度不是很大的撞击试验中(50-51km/h的正面100%碰撞速度,相对于55-56km/h的偏置碰撞试验要低一些),很少会出现车辆的A柱严重变形,车门无法打开的情况,所以车门的平整程度就显得异常关键。如果车辆在100%碰撞之后,尽管A柱没有变形,车门也可以顺利打开,但车门却出现了轻微变形,关闭时的缝隙大小也有所变化的话,就说明车身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观察点3 假人与气囊的接触位置
正面100%碰撞时,车内的安全气囊会弹开,车内的假人面部和胸部都会接触到安全气囊,而假人与气囊的接触位置是非常关键的,它对正副驾驶座上的乘员安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一般来讲,假人与气囊的接触位置越在气囊的中间,气囊对乘员的保护性就越好,如果靠近边缘,保护性就相对会降低。假人的头部和胸部都涂有颜料,与气囊接触后会在上面留下印迹,通过观察印迹的位置,就可以知道气囊与假人的接触部位。
正面40%重叠可变性壁障碰撞试验
观察点1 左前轮后移的程度
在正面40%碰撞中,由于速度比较快,碰撞车辆的车头,特别是左边部分受到的冲击非常大,变形也比较严重。剧烈的撞击会影响到左前轮的位置,左前轮在剧烈撞击后所处的位置从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明车头能够承受撞击的强度大小。如果左前轮向后移位得过于厉害,就有可能对驾驶员的腿部和脚部空间构成影响。观察了车轮的移位之后,还可以观察仪表台下部与小腿的接触程度,也可以反映出车身对乘员的保护性。如果有接触,则碰撞得越厉害对驾驶员的伤害有可能就越大。
观察点2 后排乘员的姿态和位置
在经过正面40%碰撞之后,后排乘员(特别是驾驶座后面的乘员)的姿态和位置显得非常重要。正面40%碰撞中,车身左侧受到的冲击比较严重,而且在撞击之后,车尾一般会甩向右侧,这就很考验车内约束系统对后排乘员的保护。通过观察碰撞后后排乘员的姿态和位置可以折射出车辆的安全性,在系好安全带的情况下,假人的姿态保持得越好,位移越少证明车厢对乘员的保护性越高。
观察点3 左侧A柱变形程度
正面40%碰撞对车身左侧的冲击很大,车辆的A柱,特别是左侧A柱在撞击后的形状很能说明车身结构的刚性,以及车厢对于车内乘员的保护。如果在撞击后,车辆的左侧A柱出现变形甚至弯折的情况,那车内乘员的安全性会随之降低。除了观察左侧A柱外,左侧前车门的形状能说明车身的保护性,它能否打开,它的变形和错位程度的大小,都能体现出车身结构的安全性。
可变性移动壁障侧面碰撞试验
观察点1 车窗玻璃是否破碎
在侧面碰撞中,接受撞击的车辆左侧会出现比较严重的变形,特别是车门会受到巨大的考验。而车窗玻璃在侧面碰撞中是否破碎可以很直接地反映车辆在侧面撞击中对驾乘人员的保护。如果侧面撞击之后,车窗玻璃没有破碎,至少可以证明强大的冲击没有使假人在撞击中侧摆的头部与车门发生严重的接触。虽然这对试验结果不会产生太大的直接影响,安全与否还是要看假人头、肩、胸、腹等部位的情况,但如果车门玻璃破碎,假人头部和车窗玻璃发生严重接触,则玻璃碎片还是很有可能对车内乘员造成伤害。在首批碰撞的车型中,侧面碰撞得分最高的雨燕在碰撞之后,前后门的车窗玻璃都没有出现破碎的情况,表现良好。
观察点2 B柱和底梁的凹陷程度
车门在承受来自侧面的强大冲击之后,一般向内凹陷都比较严重,门的周围也可能会翘起,呈半打开状,但车辆抵御来自侧面冲击的能力,关键部位并不在于车门,而是要看B柱和底梁。在经过侧面碰撞之后,被撞一侧的B柱和底梁都会因为冲击而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形,它们的凹陷或变形程度直接决定车身结构的安全性,变形程度越小的,证明车身结构刚性对于乘员的保护性越好。
观察点3 驾驶员的姿态和位置
侧面碰撞车内只有驾驶座有一个假人,而它在碰撞之后的姿态和位置,能够直观地反映车内的约束系统对驾驶员的保护性。来自侧面的强大冲击会使假人的身体发生比较大的侧摆,如果碰撞之后假人的坐姿依然端正,没有有明显的位移现象,假人的身体也没有与车门内侧发生严重的接触,说明在碰撞瞬间安全带很好地稳定了乘员身体,起到了很好的安全作用。此外,如果是有侧气囊的汽车,侧气囊在侧面撞击中对于驾乘人员的保护也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