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萨马伯南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工程百科 » 正文

SPC(统计过程控制)发展走向把握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12-04 03:43:58    来源:本站    作者:admin    浏览次数:62    评论:0
导读

  来源:  通过对SPC的市场应用分析,造车网认为目前SPC的发展应该会有以下的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 SPC强调从整个过程、

  来源:

  通过对SPC的市场应用分析,造车网认为目前SPC的发展应该会有以下的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 SPC强调从整个过程、整个体系出发来解决问题,重点就在于“P”(Process,过程)可判断过程的异常,及时告警;但是不能告知此异常是什么因素引起的;

  第二阶段:SPCD (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 and Diagnosis),统计过程控制与诊断--SPCD既有告警功能,又有诊断功能;

  第三个阶:SPCDA(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 , Diagnosis and Adjustment),即统计过程控制、诊断与调整,它能控制产品质量、发现异常并诊断导致异常的原因、自动进行调整。

  经过近70年在全世界范围的实践,SPC理论已经发展得非常完善,其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日益紧密,其在企业内的应用范围、程度也已经非常广泛、深入。概括来讲,SPC的发展呈现如下特点:

  (1).分析功能强大,辅助决策作用明显 在众多企业的实践基础上发展出繁多的统计方法和分析工具,应用这些方法和工具可根据不同目的、从不同角度对数据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分析,在这一过程中SPC的辅助决策功能越来越得到强化;

  (2).体现全面质量管理思想 随着全面质量管理思想的普及,SPC在企业产品质量管理上的应用也逐渐从生产制造过程质量控制扩展到产品设计、辅助生产过程、售后服务及产品使用等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强调全过程的预防与控制;

  (3).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紧密结合 现代企业质量管理要求将企业内外更多的因素纳入考察监控范围、企业内部不同部门管理职能同时呈现出分工越来越细与合作越来越紧密两个特点,这都要求可快速处理不同来源的数据并做到最大程度的资源共享。适应这种需要,SPC与计算机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的结合越来越紧密。

  (4).系统自动化程度不断加强 传统的SPC系统中,原始数据是手工抄录,然后人工计算、打点描图,或者采用人工输入计算机,然后再利用计算机进行统计分析。随着生产率的提高,在高速度、大规模、重复性生产的制造型企业里,SPC系统已更多采取利用数据采集设备自动进行数据采集,实时传输到质量控制中心进行分析的方式。

  (5).系统可扩展性和灵活性要求越来越高 企业外部和内部环境的发展变化速度呈现出加速度的趋势,成功运用的系统不仅要适合现时的需要,更要符合未来发展的要求,在系统平台的多样性、软件技术的先进性、功能适应性和灵活性以及系统开放性等方面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技术的融入不断冲击和改变着传统的制造方式,出现了敏捷制造(AM)、柔性制造(FM)、精益生产(LP)、智能制造(IM)、虚拟制造(VM)等先进的生产方式;同时生产批量也有最初的小品种大批量发展成为多品种小批量、多品种大批量和小品种大批量并存,使得生产环境出现了复杂性、多变性、不确定性和不安全性。这种情况下SPC也遇到了新的难题。统计质量控制必须做出调整才能适应这些新型生产方式的要求,SPC理论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还需要不断的创新尝试,不断用新知识、新理论丰富它。SPC与现代化生产相结合的研究将会是一个新兴的极富生命力的课题

  目前我国已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把统计质量控制作为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但由于企业基础管理、认识层次、理论知识及应用SPC软件工具等诸方面的问题,导致了目前的应用基本还停留在初期探索阶段。主要表现在数据收集与SPC分析方面,效率不高、准确性差。由于时间的滞后,不能立即发现生产过程中的异常因素,远不能达到SPC对生产过程的预防与监控作用,统计质量控制在中国的推广和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其它相关链接:

 
(文/admin)
打赏
免责声明
• 
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我们均标明出处,如果您不希望我们展现您的文章,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
0相关评论
 

(c)2023-2023 www.pec3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40080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