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重庆钢铁8月27日发布2008年中期报告显示,公司2008年上半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827,022千元,同比增长54.23%;除税前盈利495,079千元,同比增加72.80%。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利润496,543千元,同比增长70.61%;利润总额495,079千元,同比增长72.8%;净利润483,935千元,同比增长83.36%;公司基本每股收益0.28元。
2008年上半年,公司西南地区主营业务收入为4,158,707千元,较2007年同期增加57.24%;其他地区主营业务收入为4,668,315千元,较2007年同期增加51.64%。公司销售钢材产品收入8,542,308千元,占总收入的96.77%,比2007年同期增加57.05%;销售水渣、焦化副产品、钢边切头和水电气等产品收入284,714千元,占总收入的3.23%,比2007年同期增加0.18%。
截止2008年6月30日,公司资产总额12,864,424千元,负债总额7,333,841千元,资产负债率为57.01%;流动资产6,275,463千元,流动负债4,723,671千元,流动比率132.85%。
2008年上半年,在受美国次贷危机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国内遭受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及汶川地震的不利影响,国民经济仍然保持10.4%的增长速度。在国际钢材价格上涨,国内钢材市场需求旺盛,钢铁资源投放增速减缓,铁矿石、煤炭、废钢等原燃材料价格大幅上涨的推下,国内钢材市场价格在上半年出现大幅上涨。
报告期内,公司抓住市场机遇,确保原材料稳定供应,加强产销衔接,实现销售收入8,827,022千元,除税前盈利495,079千元,分别比2007年同期增长54.23%和72.80%。2008年5月12日,在四川汶川地区发生的理氏八级地震使重庆地区有强烈震感,但未对公司生产经营造成直接影响。
面对国内铁矿石、煤炭、合金、生铁及废钢等大宗原辅料价格不断上涨,各钢铁企业对原料资源的控制和争夺更加激烈不利形势,本公司加强原料市场信息的搜集和分析,适时调整采购策略,优化采购品种结构及铁矿石不同供应渠道的供应比例,优化原料运输路线,确保本公司原料稳定供应的同时,减少原料的采购费用。
报告期内,公司围绕全年产钢340万吨的目标,平衡日常生产与设备检修,提高各工序的生产效率,采取强化冶炼、节铁增钢等措施,使主要产品产量创同期历史最好水平。报告期内,公司生产焦炭69万吨、生铁150.01万吨、钢175.01万吨、钢材(坯)169.56万吨,分别比2007年同期增长1.59%、2.88%、4.45%和5.91%。
报告期内,公司加强国内钢材市场行情的监察和分析,根据市场行情调整产品售价,公司主要产品售价达到历史最好水平。同时,公司在钢材价格上升的情况下,通过保障客户资源供应,加强与客户高层交流和沟通,积极维护与战略客户的协作关系。报告期内,公司实现销售钢材(坯)170.55万吨,产销率99.73%,货款回笼率100.01%。
报告期内,公司通过加强内部信息的协调沟通,提高取样代表性和分析准确性,加强对原料质量的检验。公司修订和完善82项生产标准,保证质量体系运行的有效性。报告期,公司制定的24项质量指标均达到计划目标,钢材综合合格率达到99.62%,比2007年同期提高0.15%。
2008年上半年,公司由于销售额增加,经营活动的现金净流量为171,741千元,加上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892,337千元,扣除公司为节能降耗和改善资产功效形成的投资项目净现金支出597,223千元后,公司当期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466,855千元。于2008年6月30日,公司银行结余及现金为1,437,937千元。
2008年下半年,美国次贷危机仍阻碍经济增长,全球经济未走出低潮,通货膨胀形势严峻,国家将把抑制通货膨胀放在突出位置,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控制物价过快上涨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暂时不会明显改变。随着震灾后重建工作的实施,固定资产投资将保持一定的增长,国内钢材市场仍将有一定的需求。受国内钢铁产能释放、下游行业需求缩减的影响,预计钢材市场价格将有所回落或波动。国内煤、焦、矿等原料虽然难以大幅上涨,但仍会在一个较高价格上运行。
下半年,公司将继续加强原料市场的信息分析,适时调整和优化配矿结构;优化原料资源供应,降低采购成本;继续把握有利的市场机会,抓好产销衔接,增加优利产品销售比例,提高产品盈利能力;继续开展各项工艺技术攻关,实施精细化管理,不断改善和提高各项技术经济指标;继续加强设备维护,提高设备运行效率,提高各工序生产效能,完成全年的生产目标。